趣 学 论 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2 posters

3页/共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步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日 十一月 09, 2014 5:01 pm

货殖列传序

选自《史记》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老子说:“古代太平之世达到极盛时期的时候,虽然邻国的百姓彼此望得见,鸡犬之声彼此听得见,但人们各自以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来。”要是谁以此为目标,而在近代去涂饰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们再回复到往古的时代,那就几乎是行不通的了。)

(1) “至治之极”八句:引自《老子》,但文字略有不同。
(2) “挽近世”句:挽,同“晚”。涂,堵塞。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太史公说:神农以前的事,我已无从考知了。至于《诗经》、《尚书》所记载的虞、夏以来的情况,还是可以考知的:人们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声、色之乐,嘴里要吃尽各种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而心里又羡慕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这种风气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理论挨家挨户去劝导,到底也不能使他们改变,所以,对于人民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再其次是进行教育,再其次是制定规章,限制他们的发展。而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3) 已同“矣”。
(4) 刍豢:指牲畜的肉。用草饲养的叫“刍”,如牛、羊;用粮食饲养的叫“豢”,如猪、狗。
(5) 眇:同“妙”。
(6) 道:同“导”。

夫山西饶材、竹、榖、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太行山以西出产大量的木材、竹子、楮树、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盛产鱼、盐、漆、丝,又有歌舞和女色;江南出产楠树、梓树、生姜、桂皮、金、锡、铅、朱砂、犀角、玳瑁、珠玑、象牙、皮革;龙门、碣石以北盛产马、牛、羊、毡、裘、筋、角;至于铜、铁则分布在千里的疆土上,各处的山都出产,真是星罗棋布。这是大概的情形。所有这些都是中原地区人民喜爱的必需品,通常用来做穿着、吃喝、养生送死的东西。所以说大家都靠农民的耕种才有吃的,靠虞人才能把山泽中的资源开发出来,靠工人做成各种器具,靠商人贸易使货物流通。这难道是有政治教令征发和约束他们吗?人们各按其能力干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东西贱是贵的征兆,东西贵是贱的征兆。这就刺激各行各业的人努力从事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昼夜不停。用不着***,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这难道不就证明了农、虞、工、商的工作是符合经济法则的吗?)

(7)旄: ,即楮(楚)树,树皮可以造纸。旄,旄牛,其尾有长毛,可供旗帜装饰之用。
(8) 连,同“链”,铅矿石。
(9) 丹沙,同“丹砂”,矿 物名,俗称朱砂。
(10) 玳瑁:龟类,其甲为名贵的装饰品。
(11) 玑:不圆的珠子。
(12) 龙门:山名。在今山西稷山县和陕西韩城县之间。
(13)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
(14) 旃:同“毡”。
(15) 筋、角:兽筋,兽角,可用以制造弓弩。
(16) 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
(17) 邪,同“耶”。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粮食就缺乏;工人不生产,器物就缺乏;商人不转运,粮食、器物、财货就断绝;虞人不生产,财货就缺乏。”财货缺乏,山泽中的资源就不能开发了。农、工、商、虞这四种人的生产,是人民赖以穿衣吃饭的来源。来源大就富足,来源小就贫困。来源大了,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庭富裕,贫富全靠自己。富了也没人掠夺他,穷了没人给他东西,而聪明的人有余,愚笨的人不足。)

(18) 周书,指《逸周书》,今本《逸周书》无此段话。盖是古本《逸周书》的佚文。
(19) 辟,同“僻”。
(20) 原,同“源”。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泻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其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於威宣也。
(姜太公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劳力很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妇女纺线织布,尽力施展她们的技巧,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外地。老百姓用襁褓背着孩子络绎不绝地归聚到那里,真如同车辐凑集于车毂似的。因而齐国产的冠带衣履,行销天下;东海和泰山之间的各小国的国君,都拱手敛袖恭恭敬敬地来齐国朝见。后来,齐国中途衰弱,管仲又修订了太公的政策,设立了调节物价出纳货币的九府。齐桓公就借此称霸,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因而管仲也奢侈地收取市租。他虽处陪臣之位,却比列国的君主还要富。因此,齐国的富强一直延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代。)

(21) 太公望,即姜尚,相传他姓姜,名尚,字子牙,其先人封在吕地,故又称吕尚。他佐武王伐纣,封于营丘E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国号齐。
(22)至,犹言襁负而至。
(23) 三归,按常例应归公室所有的市租。
(24) 陪臣,诸侯之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
(25) 威、宣:齐威王,名婴齐,田桓公之子,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宣,齐宣王,名辟疆,威王之子,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在位。

故曰:“仓廪实而佑礼节,衣食足而佑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主,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所以,管仲说:“仓库储备充实、老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足,老百姓才能分辨荣辱。”礼仪是在富有的时候产生的,到贫困的时候就废弃了。因此,君子富了,才肯施恩德;平民富了,才能调节自己的劳力。水深,鱼自然会聚集;山深,兽自然会奔去;人富了,仁义自然归附。富人得了势,声名就更显著;一旦失势,就会如同客居的人一样没有归宿,因而不快活。在夷狄外族,这种情况则更厉害。俗话说: “家有千金的人,不会死在市上。”这不是空话啊。所以说:“天下的人乐融融,都是为财利而来;天下的人闹嚷嚷,都是为着财利而往。”兵车千辆的国君,食邑万户的诸侯,食禄百户的大夫,尚且还都怕穷,更何况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26) “仓廪实”二句:见《管子·牧民》。(27) 壤壤,同“攘攘”。(28) 编户,编入户口册。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二 十一月 25, 2014 8:31 pm

太史公自序

选自《史记》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太史公说:“先人说过:‘自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五百年,有能继承清明之世,辨正《易传》,接续《春秋》,遵奉《诗》、《书》、《礼》、《乐》精义的人吗?’他的用意就在于此,在于此吧!我又怎敢推辞呢。”)

(1)太史公:司马迁自称。此注释前太史公均指司马迁之父司马谈(二人均官至太史公)
(2)先人: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3)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武王死时,成王尚年幼,于是就由周公摄政(代掌政权)。
(4)《易传》:《周易》的组成部分,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
(5)《春秋》:儒家经典,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6)本:以……为本,遵奉。为动用法。
《诗》:《诗经》,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礼》: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三书的合作。
《乐》:儒家经典之一,今已不传。《易传》、《春秋》、《诗》、《书》、《礼》、《乐》,汉时称“六艺”。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於变;《礼》经纪人伦,故长於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於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於风;《乐》所以立,故长於和;《春秋》辩是非,故长於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上大夫壶遂问:“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生讲:‘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害他,卿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孔子说:‘我与其载述空洞的说教,不如举出在位者所做所为以见其是非美恶,这样就更加深切显明了。’《春秋》这部书,上阐明三王的治道,下辨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纲常,分清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褒善惩恶,尊重贤能,鄙薄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易》载述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在说明变化方面见长;《礼》规范人伦,所以在行事方面见长;《书》记述先王事迹,所以在政治方面见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在风土人情方面见长;《乐》是论述音乐立人的经典,所以在和谐方面见长;《春秋》论辨是非,所以在治人方面见长。由此可见《礼》是用来节制约束人的,《乐》是用来诱发人心平和的,《书》是来述说政事的,《诗》是用来表达情意的,《易》是用来讲变化的,《春秋》是用来论述道义的。平定乱世,使之复归正道,没有什么著作比《春秋》更切近有效。《春秋》不过数万字,而其要旨就有数千条。万物的离散聚合都在《春秋》之中。在《春秋》一书中,记载弑君事件三十六起,被灭亡的国家五十二个,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其国家的数不胜数。考察其变乱败亡的原因,都是丢掉了作为立国立身根本的春秋大义。所以《易》中讲‘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说‘臣弑君,子弑父,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其发展渐进已是很久了’。因此,做国君的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是谗佞之徒站在面前也看不见,奸贼之臣紧跟在后面也不会发觉。做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只会株守常规之事却不懂得因事制宜,遇到突发事件则不知如何灵活对待。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晓《春秋》的要义,必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罪名。做人臣、人子如不通晓《春秋》要义,必定会陷于篡位杀上而被诛伐的境地,并蒙死罪之名。其实他们都认为是好事而去做,只因为不懂得《春秋》大义,而蒙受史家口诛笔伐的不实之言却不敢推卸罪名。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地步。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把天下最大的罪过加在他身上,也只得接受而不敢推卸。所以《春秋》这部经典是礼义根本之所在。礼是禁绝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法施行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隐而难知。”)

(10)壶遂:人名,曾和司马迁一起参加太初改历,官至詹事,秩二千石,故称“上大夫”。
(11)董生:指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
(12)孔子为鲁司寇: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在鲁国由中都宰升任司空和大司寇,是年五十二岁。司寇,掌管刑狱的官。
(13)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之君禹、汤、文王。
(14)阴阳:古代以阴阳解释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凡天地万物皆分属阴阳。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五行:水、火、木、金、土等五种基本元素,古人认为它们之间会相生相克。
(15)牝牡(pìn mǔ):牝为雌,牡为雄。
(16)指:同“旨”。
(17)弑(shì):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18)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时王朝建立,必先立社稷坛;灭人之国,也必先改置被灭国的社稷坛。故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壶遂说:“孔子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已经具备,而且全部各得其所,井然相宜,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襃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谬矣。”
   (太史公说:“是,是啊,不不,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我听先人说过:‘伏羲极其纯厚,作《易》八卦。尧舜的强盛,《尚书》做了记载,礼乐在那时兴起。商汤周武时代的隆盛,诗人予以歌颂。《春秋》扬善贬恶,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褒扬周王室,并非仅仅讽刺讥斥呀’。汉朝兴建以来,至当今英明天子,获见符瑞,举行封禅大典,改订历法,变换服色,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辗转几重翻译到中国边关来,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臣下百官竭力颂扬天子的功德,仍不能完全表达出他们的心意。再说士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君主明圣而功德不能广泛传扬使大家都知道,是有关官员的罪过。况且我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若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罪过就实在太大了。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19)伏羲: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曾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据说《易经》中的八卦就是他画的。
(20)尧:传说中我国父系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
舜:由尧的推举,继任部落联盟的领袖。挑选贤才,治理国家,并把治水有功的大禹推为自己的继承人。
(21)《尚书》载之:《尚书》的第一篇《尧典》,记载了尧禅位给舜的事迹。
(22)汤:商朝的建立者。原是商族的领袖,后任用贤相伊尹执政,积聚力量,先后十一次出征,消灭了邻近几个部落。最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
武: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继承文王的遗志,率部东攻,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大败商纣王部队,建立周朝。
(23)诗人歌之:《诗经》中有《商颂》五篇,内容多是对殷代先王先公的赞颂。
(24)三代:夏、商、周。
(25)符瑞:吉祥的征兆。汉初思想界盛行“天人感应”之说,这被称为“获符瑞”。前122年,汉武帝猎获了一头白麟,于是改年号为“元狩”。
(26)封禅:帝王祭天地的典礼。秦汉以后成为国家大典。封,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禅,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出一块场地祭地。
(27)正朔:正是一年的开始,朔是一月的开始;正朔即指一年的第一天。古时候改朝换代,都要重新确定何时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以示受命于天。周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秦以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初承秦制,至前104年(汉武帝元封元年)改用“太初历”,才用夏历的正月为岁首,从此直到清末,历代沿用。“改正朔”即指此。
(28)易服色:更改车马、祭牲的颜色。秦汉时代,盛行“五德终始说”。认为每一个朝代在五行中必定占居一德。与此相应,每一朝代都崇尚一种颜色。所谓夏朝为水德,故崇尚黑色;商朝为金德,故崇尚白色;周朝为火德,故崇尚赤色;汉初四十年,汉人认为自己是水德,故崇尚黑色,后经许多人的抗争,到武帝时正式改定为土德,崇尚黄色。
(29)穆清:指天。
(30)重译:经过几重翻译。喻远方邻邦。款塞:叩关。

   於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

(31)遭李陵之祸:李陵,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汉代名将李广之孙,善于骑射,汉武帝时官拜骑都尉。前99年(天汉二年),汉武帝出兵三路攻打匈奴,以他的宠妃李夫人之弟、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力,李陵为偏师。李陵率军深入腹地,遇匈奴主力而被围。李广利按兵不动,致使李陵兵败投降。司马迁认为李陵是难得的将才,在武帝面前为他辩解,竟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这就是“李陵之祸”。
(32)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伸为监狱。
(33)西伯拘羑(yǒu)里,演《周易》: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时,把上古时代的八卦(相传是伏羲所作)推演成六十四卦,这就是《周易》一书的骨干。
(34)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在陈国和蔡国,还受到了绝粮和围攻的困厄。其后返回鲁国写作《春秋》。注:孔子一生曾有厄于陈、蔡及作《春秋》二事,但史公一定要将二事联系起来,并说成因果关系,此其行文之需要。
(35)屈原放逐,著《离骚》:请参阅本编所选《屈原列传》。
(36)左丘:春秋时鲁国的史官。相传他失明以后,撰写成《国语》一书。
(37)孙子膑(bìn)脚,而论兵法:孙子,即孙膑,因受一种截去两腿膝盖上膑骨的膑刑以后得名。齐国人,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学兵法。后庞涓担任魏国大将,忌孙膑之才,把孙膑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孙膑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著有《孙膑兵法》。
(38)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不韦即吕不韦,战国末年的大商人。秦庄襄王时,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始皇即位,称吕不韦为“尚父”。他曾命门下的宾客编撰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一书。秦始皇亲政后,被免去相国职务,赶出都城,又令迁蜀,忧惧自杀。
(39)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出身韩国贵族。为李斯所谗,在狱中自杀。《说难》、《孤愤》是《韩非子》中的两篇。
(40)《诗》三百篇:今本《诗经》共三百零五篇,这里是指约数。
(41)陶唐:即唐尧。尧最初住在陶丘(今山东定陶县南),后又迁往唐(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史记》列为五帝之一。
(42)至于麟止: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猎获白麟一只,《史记》记事即止于此年。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亦曾猎获麒麟,孔子听说后,停止了《春秋》的写作,后人称之为“绝笔于获麟”。《史记》写到捕获白麟为止,是有意仿效孔子作《春秋》的意思。
(43)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史记》首篇即《五帝本纪》,黄帝为五帝之首,所以这样说。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一 十二月 01, 2014 9:38 pm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您的仆人太史公司马迁再拜致意。)

1. 太史公:太史公不是自称,也不是公职,汉代只有太史令一职,且古人写信不可能自称公。钱穆在《太史公考证》一文中认为,《史记》原名是《太史公》。牛马走:谦词,意为象牛马一 样以供奔走。走,义同“仆”。此十二字《汉书·司马迁传》无,据《文选》补。意思是司马迁为了《史记》一书像做牛做马一样活着。本词条基本上依照《昭明文选》李善注本,并参照无臣注本及汉书。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於接物,推贤进士气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
   (少卿足下:从前承蒙您给我写信,教导我用谨慎的态度在待人接物上,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十分恳切诚挚,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我是不敢这样做的。)

2. 曩(náng)者:从前。
3. 望:埋怨。
4. 流:流转、迁移的意思。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谁与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这是为什么呢?贤士乐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而打扮。像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即使才能像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稀有,品行像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把这些当做光荣,只不过足以被人耻笑而自取污辱。)

5. 罢:通“疲”。驽:劣马。疲弩:比喻才能低下。
6. 侧闻:从旁听说。犹言“伏闻”,自谦之词。
7. 身残处秽:指因受宫刑而身体残缺,兼与宦官贱役杂处。
8. 钟子期、伯牙:春秋时楚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篇》。
9. 随、和:随侯之珠和和氏之璧,是战国时的珍贵宝物。
10. 由、夷:许由和伯夷,两人都是古代被推为品德高尚的人。
11. 点:玷污。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志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懑以晓左右,则长者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来信本应及时答复,刚巧我侍从皇上东巡回来,后又为烦琐之事所逼迫,能见面的日子很少,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片刻的闲工夫来详尽地表达心意。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我侍从皇上到雍县去的日期也迫近了,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因而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憾。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浅陋的意见。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给您,希望您不要责怪。)

12. 会东从上来:太始四年(前93)三月,汉武帝东巡泰山,四月,又到海边的不其山,五月间返回长安。司马迁从驾而行。
13. 卒卒:同“猝猝”,匆匆忙忙的样子。
14. 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汉律,每年十二月处决囚犯。
15. 薄:同“迫”。雍:地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设有祭祀五帝的神坛五畤。据《汉书·武帝纪》:“太始四年冬十二月,行幸雍,祠五畤。”本文当即作于是年,司马迁五十三岁。
16. 不可讳:死的委婉说法。任安这次下狱,后被汉武帝赦免。但两年之后,任安又因戾太子事件被处腰斩。
17. 宫刑:一种破坏男性生殖器的刑罚,也称“腐刑” 。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於世,列於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伤心,行莫丑於辱先,诟莫大於宫刑。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有关於宦竖,莫不伤气,而况哀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馀荐天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馀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上;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是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於此矣。向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卯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如何修身,是判断他智慧的凭证;能够自修其身,这是有智慧的凭证。能够怜爱别人,乐于施舍,这是行仁德的开始。取和予是否得当,这是衡量义与不义的标志。看一个人对耻辱采取什么态度,就可以决断他是否勇敢。建立好的名声,这是德行的最高准则。志士有这五种品德,然后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所以,没有什么灾祸比贪图私利更惨的了。没有什么悲哀比伤创心灵更为可悲了。没有什么行为比使先人受辱这件事更丑恶了,没有什么耻辱比遭受宫刑更严重了。受过宫刑后获得余生的人,社会地位是没法比类的,这并非当今之世如此,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久了。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孔子感到这对他是一种侮辱,便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商鞅通过姓景的太监而得以谒见秦孝公,贤士赵良为此担忧;太监赵谈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袁丝为之脸色大变。自古以来,人们把与刑余之人相并列当做一种耻辱。就一般才智的人来说,一旦事情关系到宦官,没有不感到伤心丧气的,更何况气节高尚的人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才,但怎么会让一个受过刀锯摧残之刑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豪杰俊才呢?我凭着先父遗留下来的事业,才能够在京城任职,到已二十多年了。我常常这样想:上不能对君王进纳忠言,献出诚实的心意,而有出谋划策的称誉,从而得到皇上的信任;其次,又不能给皇上拾取遗漏,补正阙失,招纳贤才,推举能人,使隐居在岩穴中的贤士不至被埋没;对外,又不能备数于军队之中,参加攻城野战,以建立斩将夺旗的功劳;从最次要的方面来看,又不能积累老资格,在言论方面立功,谋得尊贵的官职,优厚的俸禄,来为宗族和朋友争光。这四个方面没有哪一方面做出成绩,我只能有意地迎合皇上的心意,以保全自己的地位。我没有些微的建树,从这四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了。以前,我也曾夹杂在下大夫的行列,跟在外朝官员的后面发表一些微不足道的议论。我没有利用这个机会申张国家的法度,竭尽自己的思虑,到如今已经身体残废成为打扫污秽的奴隶,处在地位卑贱的人的行列当中,还想昂首扬眉,评论是非,不也是轻视朝廷、使当世的君子们感到羞耻吗?唉!唉!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说什么呢?尚且说什么呢?)

18.“卫灵公”二句:春秋时,卫灵公和夫人乘车出游,让宦官雍渠同车,而让孔子坐后面一辆车。孔子深以为耻辱,就离开了卫国。事见《孔子家语》。这里说“适陈”,未详。
19.“商鞅”二句: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变法革新。景监是秦孝公宠信的宦官,曾向秦孝公推荐商鞅。赵良是秦孝公的臣子,与商鞅政见不同。事见《史记·商君列传》:“赵良谓商君曰:……今君之相秦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
20.“同子”二句:同子指汉文帝的宦官赵谈,因为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同名,避讳而称“同子”。爰同“袁”。爰丝即袁丝,亦即袁盎,汉文帝时任郎中。有一天,文帝坐车去看他的母亲,宦官陪乘,袁盎伏在车前说:“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奈何与刀锯之余共载?”于是文帝只得依言令赵谈下车。事见《汉书·袁盎列传》。
21. 竖:供役使的小臣。后泛指卑贱者。
22. 忼慨:即“慷慨”。
23. 待罪:做官的谦词。辇毂下:皇帝的车驾之下。代指京城长安。
24. 惟:思考。
25. 搴:拔取。
26. 乡:通“向”。厕:参加。下大夫:太史令官位较低,属下大夫。
27. 外廷:汉制,凡遇疑难不决之事,则令群臣在外廷讨论。末议:微不足道的意见。“陪外廷末议”是谦词。
28. 维纲:国家的法令。
29. 闒茸:下贱,低劣。
30. 卬:通“昂”。信:通“伸”。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外少负不羁之材,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灰之业,日夜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而且,事情的前因后果一般人是不容易弄明白的。我在少年的时候就没有卓越不羁的才华,成年以后也没有得到乡里的称誉,幸亏皇上因为我父亲是太史令,使我能够获得***微薄才能的机会,出入宫禁之中。我认为头上顶着盆子就不能望天,所以断绝了宾客的往来,忘掉了家室的事务,日夜都在考虑全部献出自己的微不足道的才干和能力,专心供职,以求得皇上的信任和宠幸。但是,事情与愿望违背太大,不是原先所料想的那样。)

31. 乡曲:乡里。汉文帝为了询访自己治理天下的得失,诏令各地“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切谏者”,亦即有乡曲之誉者,选以授官,二句言司马迁未能由此途径入仕。
32. 周卫:周密的护卫,即宫禁。
33. 戴盆何以望天:当时谚语。形容忙于职守,识见浅陋,无暇他顾。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趋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馀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馀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徵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人,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为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於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我和李陵都在朝中为官,向来并没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对的目标也不相同,从不曾在一起举杯饮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观察李陵的为人,确是个守节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讲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钱财很廉洁,或取或予都合乎礼义,能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恭敬谦卑自甘人下,总是考虑着奋不顾身来赴国家的急难。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有国士的风度。做人臣的,从出于万死而不顾一生的考虑,奔赴国家的危难,这已经是很少见的了。现今他行事一有不当,而那些只顾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儿女利益的臣子们,便跟着挑拨是非,夸大过错,陷人于祸,我确实从内心感到沉痛。况且李陵带领的兵卒不满五千,深入敌人军事要地,到达单于的王庭,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挂诱饵,向强大的胡兵四面挑战,面对着亿万敌兵,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杀伤的敌人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使得敌人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匈奴君长都十分震惊恐怖,于是就征调左、右贤王,出动了所有会开弓放箭的人,举国上下,共同攻打李陵并包围他。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不来,士兵死伤成堆。但是,当李陵振臂一呼,鼓舞士气的时候,兵士没有不奋起的,他们流着眼泪,一个个满脸是血,强忍悲泣,拉开空的弓弦,冒着白光闪闪的刀锋,向北拼死杀敌。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皇上庆贺。几天以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来,皇上为此而饮食不甜,处理朝政也不高兴。大臣们都很忧虑,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我私下里并未考虑自己的卑贱,见皇上悲伤痛心,实在想尽一点我那款款愚忠。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的行动,即使是古代名将恐怕也没能超过的。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但看他的意思,是想寻找机会报效汉朝。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我内心打算向皇上陈述上面的看法,而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恰逢皇上召见,询问我的看法,我就根据这些意见来论述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宽慰皇上的胸怀,堵塞那些攻击、诬陷的言论。我没有完全说清我的意思,圣明的君主不深入了解,认为我是攻击贰师将军,而为李陵辩解,于是将我交付狱官处罚。我的虔敬和忠诚的心意,始终没有机会陈述和辩白,被判了诬上的罪名,皇上终于同意了法吏的判决。我家境贫寒,微薄的钱财不足以拿来赎罪,朋友们谁也不出面营救,皇帝左右的亲近大臣又不肯替我说一句话。我血肉之躯本非木头和石块,却与执法的官吏在一起,深深地关闭在牢狱之中,我向谁去诉说内心的痛苦呢?这些,正是少卿所亲眼看见的,我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正是这样吗?李陵投降以后,败坏了他的家族的名声,而我接着被置于蚕室,更被天下人所耻笑,可悲啊!可悲!)

34. 李陵:字少卿,西汉名将李广孙,善骑射。武帝时,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贵族,战败投降,封右校王。后病死匈奴。俱居门下:司马迁曾与李陵同在“侍中曹”(官署名)内任侍中。
35. 趣舍:向往和废弃。趣,同“趋”。
36. 衔杯酒:在一起喝酒。指私人交往。
37. 媒孽:也作“孽”,酿酒的酵母。这里用作动词,夸大的意思。
38. 王庭:匈奴单于的居处。
39. 彊:同“强”。胡:指匈奴。
40. 卬:即“仰”,仰攻。当时李陵军被围困谷地。
41. 旃:毛织品。《史记·匈奴传》:“自君王以下,咸食肉,衣其皮革。披旃裘。”
42. 左右贤王:左贤王和右贤王,匈奴封号最高的贵族。
43. 沬:以手掬水洗脸。
44. 弮:强硬的弓弩。
45. 上寿:这里指祝捷。
46. 怛:悲痛。款款:忠诚的样子。
47. 士大夫:此指李陵的部下将士。绝甘:舍弃甘美的食品。分少:即使所得甚少也平分给众人。
48. 睚眦:怒目相视。
49. 沮:毁坏。贰师:贰师将军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李陵被围时,李广利并未率主力救授,致使李陵兵败。其后司马迁为李陵辨解,武帝以为他有意诋毁李广利。
50. 理:掌司法之官。
51. 囹圄:监狱。
52. 聩:坠毁。李陵是名将之后,据《史记·李广传》记载:“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以女妻陵而贵之。自是之后,李氏名败。”
53. 佴:即“耻”。蚕室:温暖密封的房子。言其象养蚕的房子。初受腐刑的怕风,故须住此。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俗又不与能死节者次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穽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於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垂,幽於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於五刑;淮阴,王也,受械於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於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不能引决自载,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曷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於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为此也。
   (我的祖先没有剖符丹书的功劳,职掌文献史料、天文历法工作的官员,地位接近于算卦、赞礼的人,本是皇上所戏弄并当作倡优来畜养的人,是世俗所轻视的。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像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世人又不会拿我之死与能殉节的人相比,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罢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看待自己。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用死追求的目的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能使身体受辱,其次是不能因自己的脸色不合礼仪而受辱,其次是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不当而受辱,其次是使肢体受扭曲(长跪、被可捆绑)而受辱,其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其次是带上木枷,遭受杖刑而受辱,其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其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宫刑了,侮辱到了极点。古书说"刑不上大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士大夫的气节,不可不劝勉鼓励啊(鼓励士大夫在犯罪以后勇于自杀,自杀就坚守了士大夫的气节)。猛虎生活在深山之中,百兽就都震恐,等到它落入陷阱和栅栏之中时,就只得摇着尾巴乞求食物,这是人不断地使用威力和约束而逐渐使它驯服的。所以,士子看见画地为牢而决不进入,面对削木而成的假狱吏也决不能接受他的审讯,把思虑计谋定在自我了断上面。如今我的手脚捆在一起,被木枷锁住、绳索捆绑,皮肉暴露在外,受着棍打和鞭笞,关在牢狱之中。在这种时候,看见狱吏就叩头触地,看见牢卒就恐惧喘息。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经过长时间的威逼约束所造成的形势。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再谈什么不受污辱,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厚脸皮了,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况且,像西伯姬昌,是诸侯的领袖,曾被拘禁在羑里;李斯,是丞相,也受尽了五刑;淮阴侯韩信,被封为王,却在陈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张敖被诬告有称帝野心,被捕入狱并定下罪名;绛侯周勃,曾诛杀诸吕,一时间权力大于春秋五霸,也被囚禁在请罪室中;魏其侯窦婴,是一员大将,也穿上了红色的囚衣,手、脚、颈项都套上了刑具;季布以铁圈束颈卖身给朱家当了奴隶;灌夫被拘于居室而受屈辱。这些人的身份都到了王侯将相的地位,声名传扬到邻国,等到犯了罪而法网加身的时候,不能够下决心自杀,处在污秽屈辱的地位。古今都是一样的,哪里能不受辱呢?照这样说来,勇敢或怯懦,乃是形势所造成;坚强或懦弱,也是形势所决定。这是很清楚明白的事了,有什么奇怪的呢?况且人不能早一点在被法律制裁之前就自杀,因此渐渐地衰败,到了挨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伸张士大夫的名节,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对大夫用刑,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54. 剖符:把竹做的契约一剖为二,皇帝与大臣各执一块,上面写着同样的誓词,说永远不改变立功大臣的爵位。丹书:把誓词用丹砂写在铁制的契券上。凡持有剖符、丹书的大臣,其子孙犯罪可获赦免。
55. 文史星历:史籍和天文历法,都属太史令掌管。
56. 蝼螘:蝼蚁。螘,同“蚁”。
57. 易服:换上罪犯的服装。古代罪犯穿赭(深红)色的衣服。
58. 木索:木枷和绳索。
59. 鬀:同“剃”,把头发剃光,即髡刑。婴:环绕。颈上带着铁链服苦役,即钳刑。
60. 腐刑:即宫刑。见注19。
61. 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中语。
62. 穽:捕兽的陷坑。槛:关兽的笼子。
63. 鲜:态度鲜明。即自杀,以示不受辱。
64. 榜:鞭打。箠:竹棒。此处用作动词。
65. 枪:同“抢”。
66. 惕息:胆战心惊。
67. 西伯:即周文王,为西方诸侯之长。伯也:伯通“霸”。
68. 牖里:一作“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县。文王曾被殷纣王囚禁于此。
69. 李斯:秦始皇时任为丞相,后因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被受五刑,腰斩于咸阳。
70. 五刑:秦汉时五种刑罚,见《汉书·刑法志》:“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葅其骨肉于市。”
71. 淮阴:指淮阴侯韩信。
72. 受械于陈:汉立,淮阴侯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后高祖疑其谋反,用陈平之计,在陈(楚地)逮捕了他。械,拘禁手足的木制刑具。
73. 彭越:汉高祖的功臣。
74. 张敖:汉高祖功臣张耳的儿子,袭父爵为赵王。彭越和张敖都因被人诬告称孤谋反,下狱定罪。
75. 绛侯:汉初功臣周勃,封绛侯。惠帝和吕后死后,吕后家族中吕产、吕禄等人谋夺汉室,周勃和陈平一起定计诛诸吕,迎立刘邦中子刘恒为文帝。
76. 五伯:即“五霸”。
77. 请室:大臣犯罪等待判决的地方。周勃后被人诬告谋反,囚于狱中。
78. 魏其:大将军窦婴,汉景帝时被封为魏其侯。武帝时,营救灌夫,被人诬告,下狱判处死罪。三木:头枷、手铐、脚镣。
79. 季布:楚霸王项羽的大将,曾多次打击刘邦。项羽败死,刘邦出重金缉捕季布。季布改名换姓,受髡刑和钳刑,卖身给鲁人朱家为奴。
80. 灌夫:汉景帝时为中郎将,武帝时官太仆。因得罪了丞相田蚡,被囚于居室,后受诛。居室:少府所属的官署。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於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於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怎样呢?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大义,什么地方不可以勉励自己去死节呢?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稍微懂得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说奴隶婢妾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是遗憾我内心的志愿有未达到的,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

81. 耎:“软”的古字。
82. 湛:同“沉”。累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伸为捆绑、牢狱。
83. 臧获:奴曰臧,婢曰获。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为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有道,故述其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这些人都是(因为)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84. 俶傥:豪迈不受拘束。
85. 西伯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牖里时,把古代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
86. 仲尼厄而作春秋:孔丘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儒道,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围攻和绝粮之苦,返回鲁国作《春秋》一书。
87. 屈原:曾两次被楚王放逐,幽愤而作《离骚》。
88. 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国语》: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撰著。
89. 孙子: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膑脚:孙膑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习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膑入魏,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
90. 不韦:吕不韦,战国末年大商人,秦初为相国。曾命门客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始皇十年,令吕不韦举家迁蜀,吕不韦自杀。
91. 韩非:战国后期韩国公子,曾从荀卿学,入秦被李斯所谗,下狱死。著有《韩非子》,《说难》、《孤愤》是其中的两篇。
92. 《诗》三百篇:今本《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此举其成数。

仆窃不逊,近自托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刚开始草创还没有成书,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怒之色。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让它广传于天下。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受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93. 失:读为“佚”。
94. 愠:怒。
95. 戮笑:辱笑。

且负下未易居,下游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仡与外私心刺谬乎?今虽欲彫琢,曼辞以自饰,无益,於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更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颜面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重啊!因此在肺腑中肠子里每日多次回转,在家中心神不定,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样;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岩穴隐居呢?所以只得随俗浮沉,跟着形势上下,以表现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岂不是与我自己的内心愿望相违背的吗?现今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简单地说,人要到死后的日子,然后是非才能够论定。书信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的,因而只是略微陈述我愚执、浅陋的意见罢了。恭敬的拜两次。)

96. 九回:九转。形容痛苦之极。
97. 闺閤之臣:指宦官。闺、閤都是宫中小门,代指禁宫。
98. 雕琢:修饰,美化。这里指自我妆饰。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二 十二月 30, 2014 9:06 pm

高帝求贤诏

《西汉文》

   盖闻王者莫高於周王,伯者莫高於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听说古代圣王没有谁超过周文王的,霸主没有谁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依靠贤人成就功名。现在天下贤人有智慧有才能,难道只有古代才有这样的人吗?担忧的是君主不肯去结交,贤土从什么途径进身呢?现在我靠上天神灵和贤士大夫平定了天下,统一全国成为一家。希望长久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宗庙到无穷。贤人已经和我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和我共同治理天下,可以吗?贤士大夫们肯同我共事的,我能够使他贵显。把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书下达相国酂侯,相国酂侯下达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达各郡太守。如果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给他准备车马,送他到相国府,写下经历、状貌、年龄。如果有贤人而不推举,发觉后要免除他的官。年老而体弱多病的,不要送来。)


1、高帝:即汉高祖刘邦,字季,沛(今江苏沛旦)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6年至前195年在位。他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打击商贾。他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2、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3、莫:没有什么人,代词。
4、周文: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
5、伯:通“霸”,春秋时诸侯的盟主。
6、齐桓:即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他任用管仲,富国强兵,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7、智能:智谋与才能
8、岂特:岂独,难道只。
9、人主:人君。
10、奚由:由奚,从哪里。奚,何,哪里。
11、灵:威灵,有保佑的意思。
12、以为一家:以天下为一家。以,介词。“以”后省宾语“之”(天下)。
13、宗庙:奉祀祖先的庙堂。古时把帝王的宗庙当作国家的象征。
14、忘绝:无穷。亡,通“无”。
15、平:平定。
16、安利:安养。
17、游:交游,这里有共事的意思。
18、尊显:致人于尊贵显赫的地位
19、朕(zhèn):我,我的。古时君臣都可称“联”,自秦始皇时起,专作皇帝自称。
20、御史大夫:汉朝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宫之一。协助相国,掌管机要文书和监察事务。
21、昌:周昌,高祖功臣。
22、下:下达。
23、相国:即丞相,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国家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
24、酂(zàn)侯:指萧何。
25、御史中执法:又称御史中丞,地位仅次于于是大夫。这里指诸侯国掌管监查、执法职务的长官。
26、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
27、其有:如有。
28、意:美好的名声。
29、称(chèn):相符。
30、明德:美德。
31、身劝:亲自往劝出仕。
32、诣(yì):前往。
33、署:题写。
34、行、义、年:事迹、状貌、年龄。义,通“仪”。
35、觉免:发觉后受免职处分。
36、癃(lóng):腰部弯曲、背部隆起。这里泛指残疾。
37、遣:派送,打发。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三 十二月 31, 2014 3:11 pm

文帝议佐百姓诏

《西汉文》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近来连续几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灾旱灾和疾病成灾,我非常担忧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过失因而执政有过错吗?是天道有不顺、地利或许没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遗弃没有祭祀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养官的俸禄是不是太多了,没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为什么民众的粮食会匮乏呢?)

1. 间:近来。
2. 比:连续、屡屡。登:谷物成熟、丰收。
3. 达:通晓、明白。咎:过失、罪过。
4. 意者:疑问词,置于句首表示猜想。
5. 朕:我。秦代以后用于皇帝的自称。
6. 乃:还是。用于选择句中表示疑问。
7. 废:停止。享:祭祀、祭献。与:通“欤”,下同。
8.将:还是。
9. 或:也许,选择连词。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於古犹有馀,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於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计算(一下)田地没有更少,统计民众人口没有增加,按照人口来算田地,那比古人还有多余啊,但吃的东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里呢?难道是百姓从事商业损害农业的地方很多,还是做酒浪费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粮食很多吗?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没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们讨论这个问题,有可以帮助百姓的办法,用心大胆地广开思路,不要有所隐瞒!)

10. 末:指二商业。
11. 醪:酒酿。靡:耗费、浪费。
12. 食(si4):通“饲”,喂养。
13. 中(zhong4):指最确切的原因。
14. 其:语气词,表示命令。列侯:汉制,异性封侯者称列侯。二千石:汉代对郡守和国相的通称,因为他们的俸禄都是二千石。
15. 博士:皇帝的顾问,掌管书籍文献。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日 一月 04, 2015 9:27 pm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西汉文》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在器物上雕镂花纹图形,是损害农业生产的事;编织精致华丽的丝带,是伤害女工的事。农业生产受到损害,就 是饥饿的根原;女工受到伤害,就是受冻产生的根原。饥寒同时出现,而能不做坏事的人是很少的。我亲自耕种田地,皇后亲自种桑养蚕,为的是给祭祀祖庙时提供 谷物和祭服,为天下人民作个先导。我不接受进献的物品,减少膳食,减少老百姓的徭役赋税,是要天下人民努力种田和养蚕,平时就有积蓄,用来防备灾害。要使 强大的不要侵犯弱小的,人多的不要欺凌人少的;使老人能长寿而终其天年,小孩和孤儿们能顺利地成长。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粮很少,原因在哪里呢?是不是有些奸诈虚伪的人担任了官职,官吏用财物作交易,掠 夺百姓,侵害人民?县丞,是县吏中的首领,他们借着执法的机会做坏事,助盗为盗,这样实在是失去了朝廷设置县丞的用意。命令郡守们各自严格履行自己的职 责,对于不忠于职守、昏昧不明的郡守,丞相把他们的情况报告我,要请求治他们的罪。特把这道命令宣告天下,让大家明确知道我的意图。)

1. 雕文刻镂:在玉石、金属器物上雕刻花纹。
2. 纂:五采的绦带。组:用丝织成的阔带子,古代用作佩玉或佩印的绶。
3. 女红:即女工。指纺织、刺绣、缝纫等事。
4. 粢盛(zi1 cheng2):祭祀用的谷物。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5. 献: 汉代,百姓每年除向政府缴纳赋税之外,还要缴给皇帝若干钱,称为献费,简称为献。
6. 太官:主管膳食的官。
7. 畜(xu4):通“蓄”,积蓄。
8. 攘:抢、夺。
9. 暴:损害。
10. 耆(qi2):古称六十岁为耆。此指老年人。
11. 岁:年成。或:又。登:丰收。
12. 牟(mou2):谋取、夺取。
13. 县丞:辅佐县令的官员。
14. 长(zhang3)吏:这里指县中官吏之长。
15. 二千石:汉代对郡守和国相的通称,因为他们的俸禄都是二千石。
16. 耗乱:昏乱不明。
17. 闻:上报。这里是指报告给皇帝,让皇帝知道的意思。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一 一月 05, 2015 9:29 pm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西汉文》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所以有的马一骑它就跑、站着就踢人,却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背着世俗讥议的包袱,却能建立功名。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作为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才。)

1. 踶:踢。
2. 负俗: 被世俗嘲笑。累:毛病。
3. 泛驾:覆驾,指马的力气大,能把车子拉倒。泛,翻覆。
4. 跅(tuo4)弛:放荡,行为不检束。
5. 御:驾驭。
6. 其:语气词,表示命令。州:汉武帝在全国设立了十三个大的监察区,称为“州”。州的最高长官叫刺史。郡:地方行政区域名称。绝国:极远地方的国家。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一 一月 05, 2015 9:31 pm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西汉文》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所以有的马一骑它就跑、站着就踢人,却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背着世俗讥议的包袱,却能建立功名。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作为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才。)

1. 踶:踢。
2. 负俗: 被世俗嘲笑。累:毛病。
3. 泛驾:覆驾,指马的力气大,能把车子拉倒。泛,翻覆。
4. 跅(tuo4)弛:放荡,行为不检束。
5. 御:驾驭。
6. 其:语气词,表示命令。州:汉武帝在全国设立了十三个大的监察区,称为“州”。州的最高长官叫刺史。郡:地方行政区域名称。绝国:极远地方的国家。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一 二月 02, 2015 4:22 pm

贾谊治安策(一)

《西汉文》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317a1qv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建立诸侯国过于强大,必然会造成天子与诸侯互相对立,臣下屡遭祸害,皇上也多次忧伤,这实在不是使皇上放心、使臣下保全的办法。如今亲兄弟图谋在东方称帝,亲侄子也向西袭击朝廷,吴王的谋反活动又被人告发。当今天子年富力强,品行道义上没有过错,对他们施加功德恩泽,而他们尚且如此,何况最大的诸侯,权力比他们还要大十倍呢!虽然如此,但是天下还比较安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诸侯国王年纪还小,汉朝安置在那的太傅、丞相还掌握着政事。几年以后,诸侯王大都加冠成人,血气方刚,而汉朝委派的太傅、丞相都要称病还乡,诸侯王会遍插亲信,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行为同淮南王、济北王有什么区别呢?到了那时,想求得天下安定,即使是尧舜在世也办不到。)

1. 树国:建立诸侯国。
2. 疑:通“拟”,比拟。
3. 数(shuo4):屡次、常常。被:遭受。
4. 爽:伤。
5. 亲弟谋为东帝:指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汉文帝的异母弟淮南王刘长勾结谋反,企图称帝,事败后自杀。因为淮南王在西汉都城长安以东,所以说“谋为东帝”。
6. 亲兄之子西乡而击:指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文帝兄刘肥的儿子刘兴居起兵造反,想向西攻取荥阳,失败后自杀。乡,通“向”。
7. 吴又见告:指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bi4)有谋反的迹象,被人告发。
8. 春秋:指年龄。鼎:正。
9. 傅:朝廷派到诸侯国的辅佐之官。相:朝廷派到诸侯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10. 冠:指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长大成人。
11. 丞、尉:县的文武官吏。
12. 邪:通“耶”。
13. 尧、舜:二人都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古人视之为圣人。

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 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无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淆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廑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馀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黄帝说:“到了中午要抓紧曝晒,拿着刀子要赶紧宰割。”如今要使安治之道顺利而稳妥地推行,是十分容易的。假使不肯及早行动,到头来就要毁掉亲骨肉,这同秦朝末年的局势还有什么区别吗?凭着天子的权位,趁着当今的有利时机,靠着上天的帮助,尚且对转危为安、改乱为治的措施有所顾虑,假设陛下处在齐桓公的境地,大概不会去联合诸侯匡正天下吧?我知道陛下一定不能那样做的。假如国家的局势还像从前那样,淮阴侯韩信还统治着楚,黥布统治着淮南,彭越统治着梁,韩王信统治着韩,张敖统治着赵,贯高做赵国的相,卢绾统治着燕,陈还在代国,假令这六七个王公都还健在,在这时陛下继位做天子,自己能感到安全吗?我判断陛下是不会感到安全的。在天下混乱的年代,高祖和这些王公们共同起事,并没有子侄亲属的势力做为依靠。这些王公走运的就成了亲近的侍从,差一点的仅当个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他们的才能远不及高祖。高祖凭着他的明智威武,即位做了天子,割出肥沃的土地,使这些王公成为诸侯王,多的有一百多个城,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县,恩德是优厚的了,然而在以后的十年当中,反叛汉朝的事发生了九次。陛下跟这些王公,并没有亲自较量过才能而使他们甘心为臣的,也不是亲自封他们当诸侯王的。即使高祖也不能因此而得到一年的安宁,所以我知道陛下更不能得到安宁的。)

14. 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15. 熭(wei4):晒。
16. 道:指黄帝所说明的机不可失的道理。
17. 已乃:以后就。堕(hui1):“通”毁。抗刭(jing3):砍头、杀头。
18. 季世:末世。
19. 以危为安:即转危为安,把危险变为平安。
20. 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21. 曩(nang3):从前。指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时。
22. 淮阴侯:指刘邦的大将韩信,先后被封为齐王、楚王,后被贬为淮阴侯。王(wang4):称王、统治。
23. 黥布:英布,汉初封淮南王,后反叛,兵败被杀。淮南,今安徽淮南市、寿县一带。
24. 彭越:汉初功臣,封为梁王,后因反叛被诛。梁:今河南商丘一带。
25. 韩信:指韩王信,战国时韩襄王的后代,汉初封为韩王,后勾结匈奴以叛汉,失败被杀。
26. 张敖:赵王张耳的儿子,刘邦之婿。张耳死后继位为赵王,后因其相贯高谋刺刘邦,受牵连,降为宣平侯。赵:今河北邯郸一带。
27. 贯高:赵王张敖的相。刘邦过赵时,他想暗杀刘邦,事败被捕,后自杀。
28. 卢绾(wan3):汉初被封为燕王,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投靠匈奴。燕:今北京一带。
29. 陈豨(xi1):汉初封阳夏侯,统辖赵、代两地的边防军,后发动叛乱,自立为代王,兵败被杀。代:今河北蔚县一带。
30. 无恙:指健在。
31. 淆(xiao2)乱:混乱。殽:通“淆”。
32. 仄室之势:指宗族的势力。豫:通“预”。席:凭借。
33. 中涓:皇帝的侍从官。
34. 廑(jin3):通“仅”,才。舍人:地位低于中涓的侍从官。
35. 九起:指黥布、彭越、韩王信、卢绾、陈豨、贯高、藏荼、利几等九人叛汉的事。前七起发生在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后两起发生在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36. 角(jiao4)材:较量才能。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不过,上面这些情况,还有可以推托的理由,说是“关系疏远”。那就请允许我试着谈谈那些亲属诸侯王吧。假如让齐悼惠王统治着齐,楚元王统治着楚,赵王统治着赵,幽王统治着淮阳,恭王统治着梁,灵王统治着燕,厉王统治着淮南,假如这六七位贵人都还健在,在这时陛下即皇帝位,能使天下太平吗?我又知陛下是不能的。像这些诸侯王,虽然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他们都怀有老百姓那种兄弟关系的想法,大概没有不想采用天子的制度,而把自己当做天子的。他们擅自把爵位赏给别人,赦免死罪,甚至有人乘坐天子的黄屋车。他们不执行汉朝的法令。即使执行了,像厉王那样的不守法的人,命令他都不肯听从,又怎么能招他来呢!幸而召来了,法律怎么能施加到他身上呢!动了一个近亲,天下诸王都环视着惊动起来。陛下的臣子当中即使有冯敬那样勇敢的人,但是他刚开口揭发诸侯王的不法行为,刺客的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陛下虽然贤明,谁能和您一起来治理这些人呢?所以说,关系疏远的诸侯王必定危险,关系亲近的诸侯王也一定作乱,这是事实所证明了的。那些自负强大而发动叛乱的异姓诸侯王,汉朝已经侥幸地战胜他们了,可是却没有改变酿成叛乱的制度。同姓诸侯王也袭用了这种做法,发动叛乱,如今已有征兆了,形势又完全回复到以前那种状态!灾祸的变化,还不知道要转移到何处,英明的皇帝处在这种情况下,尚且不能使国家安宁,后代又将怎么办呢!)

37. 诿(wei3):推托。
38. 悼惠王:刘悼惠王,刘邦的儿子刘肥。齐:今山东淄博一带。
39. 元王:楚元王,刘邦的弟弟刘交。
40. 中子:指刘邦的儿子赵隐王如意。
41. 幽王:赵幽王,刘邦的儿子刘友。原为阳王,后徙赵。
42. 共王:赵共王,刘邦的儿子刘恢。原为梁王,后徙赵。
43. 灵王:燕灵王,刘邦的儿子刘建。
44. 厉王:淮南厉王,刘邦的儿子刘长。
45. 布衣:平民百姓。昆弟:兄弟。
46. 擅:擅自、自作主张。爵人:封人爵位,授爵位给人。
47. 黄屋:天子坐的黄盖车。
48. 为轨:不遵守法度。轨:法度。
49. 圜(yuan2)视:瞪着眼睛看。圜,通“圆”。
50. 冯敬:御史大夫,因告发淮南王刘长谋反,被刺客刺死。
51. 领:治理。此:指诸侯王。
52. 效:证明。
53. 易:改变、变更。所以然:指造成危乱的条件和根源。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至於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
    (屠牛坦一早晨宰割了十二头牛,而屠刀的锋刃并不变钝,这是因为他所刮剔割剥的,都是顺着肉的肌理下刀。等碰到胯骨、大腿骨的地方,那就不是用砍刀就是用斧头去砍了。仁义恩厚好比是君王的刀刃,权势、法制好比是君王的砍刀、斧头。如今的诸侯王好比是胯骨、大腿骨,如果放弃砍刀、斧头不用,而要用刀刃去碰,我认为刀子不是出缺口就是被折断。为什么仁义恩厚不能用在淮南王、济北王的身上呢?因为形势不容许啊!)

54. 屠牛坦:春秋时善于宰牛的人。解:支解。
55. 排击剥割:解牛的各种动作。排,剔除。击,砍。理:肌肉的纹理。解:肢节,骨头之间的缝隙。
56. 髋髀(kuan1 bi4):指盆骨和大腿骨。
57. 斤:砍东西的工具。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已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
   (我私下里考察从前的事件,大体上是势力强大的先反:淮阴侯韩信统治着楚,势力最强,就最先反叛;韩王信依靠了匈奴的力量,就又反叛了;贯高借助了赵国的条件,就又反叛了;陈狶部队精锐,也反叛了;彭越凭借梁国,也反叛了;黥布凭借淮南,也反叛了;卢绾势力最弱,最后反叛。长沙王吴芮才有二万五千封户,功劳很少,却保全了下来,权势最小而对汉朝最忠顺;这不只是由于性情和别人不同,也是由于形势使他这样。倘若从前让樊哙、郦商、周勃、灌婴占据几十个城为王,那如今他们由于作恶而亡国,也是可能的。假使让韩信、彭越之流,只居于彻侯的地位,即便今天也还能保全,也是可能的。)

58. 窃:私下里:根据事实进行考察。迹,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59. 韩信:指韩王信。胡:指匈奴。
60. 长沙:指长沙王吴芮(rui4)。乃:只。
61. 樊:樊哙,封舞阳侯。郦:郦商,封曲周侯。绛:指绛侯周勃。灌:灌婴,封颖阴侯。这四人都忠于汉朝。
62. 彻侯:又称通侯、列侯,爵位名。彻侯只吃封邑的租税,不掌封邑的政权,也不住在封地。
63. 已:通“矣”。

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他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

   (既然如此,那么天下大计就可以知道了。要想使天下诸侯王都忠心归附汉朝,那最好让他们都像长沙王一样;要想让臣下不至于像韩信那样被杀掉,那最好让他们像樊哙、郦商那徉;要想使天下安定,最好多多建立诸侯国而使他们的势力减小。力量弱小就容易用道义来指使他们,国土小就不会有反叛的邪念。这样就使全国的形势,如同身体使唤手臂,手臂使唤手指似的,没有不听从指挥的。诸侯王不敢有反叛的想法,如同辐条聚向车轮一样,都归顺天子,即使是老百姓,也会知道他们都很安稳。这样,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英明。分割土地,定出制度:把齐、赵、楚三个王国分成若干侯国,让齐王、赵王、楚王的子孙,全都依次受封先人的那份封地,一直到分尽为止。对燕、梁等其他王国也是这样。有些封地大而子孙少的,也都分成若干侯国,暂时空着搁置起来,等着他们的子孙出生以后,再封他当候。诸侯王的封地,有不少已被削除收归汉朝所有的,那就替他们调整侯国所在的地区,等到要封他的子孙到别的地方去的时候,按候国的应有户数,给以补偿。)

64. 菹醢(zu3 hai3):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剁成肉酱。
65. 义:此指汉朝的法令。
66. 制从:服从。
67. 辐凑:像车轮上的辐条一样聚集在一起。辐:车轮上的辐条。凑,聚集。
68. 次:次序,指年龄的长幼次序。
69. 削颇:削减。这里指犯罪而被朝廷没收的封地。
70. 徙:调整。
71. 所以数偿之:按照被削减或剥夺的土地数量偿还。

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一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一寸土、一口人,皇帝也不沾他们的,确实只是为了安定太平罢了。这样,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廉洁。分封土地的制度一旦确定,宗室子孙没有不考虑保住自己的统治的。臣子没有背叛的念头,皇帝没有讨伐的想法。所以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仁德。法令制定了,没有人触犯;政令推行了,没有人抵触。贯高、利几一类的阴谋不会出现,柴奇、开章那样的诡计不会萌生。老百姓都向往良善,大臣都向皇上表示恭顺。所以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道义。这样,即使让幼儿当皇帝,天下也很安定;即使立一个遗腹子作天子,让臣子朝拜老皇帝遗留下来的皇袍,天下也不致于混乱。这样,就可以使天下安定无事,后代也称颂陛下的圣明。只要采取这样的措施,上述五个方面的业绩也就随之而来了,而陛下又怕什么而久久不这样办呢?)

72. 倍畔:通“背叛”。
73. 利几:汉初封为颖川侯,后因叛乱被杀。
74. 柴奇、开章:都是淮南王刘长的谋士,参与谋反。
75. 赤子:婴儿,指年幼的皇帝。
76. 植:立。遗腹:遗腹子。
77. 朝(chao2):朝拜。委裘:指已故的皇帝的衣冠。委,放置。
78. 一动:指实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措施。五业:指上文说的明、廉、仁、义、圣。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跖戾。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跖戾。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当今,天下的形势像得了严重的浮肿病:小腿粗得差不多像腰围,脚指粗得差不多像大腿。平时都不能伸屈自如,一两个指头抽搐,浑身就觉得无所依赖。丧失了今天的机会而不医治,一定要成为难治的顽症。以后即使有扁鹊那样神医,也都无能为力。这个病还不只是浮肿,还苦于脚掌扭折不能走动。楚元王的儿子,是陛下的叔伯兄弟,当今的楚王,是叔伯兄弟的儿子,齐悼惠王的儿子,是陛下亲哥哥的儿子,当今的齐王是陛下哥哥的孙子。陛下自己的子孙,有的还没有分封土地,以便安定天下,旁支的子孙,倒有人掌握大权来威胁皇帝。所以,我说:不仅是害了浮肿病,还苦于脚掌扭折了不能走动。令人痛哭的就是这样一种病啊!)

79. 瘇(zhong3):脚肿病。
80. 胫(jing4):小腿。要:通“腰”。
81. 信:通“伸”。
82. 搐:牵动。
83. 聊:依靠。
84. 锢疾:顽疾,难以治疗的疾病。锢,通“痼”。
85.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的名医。
86. 跖戾(zhi4 li4):脚掌向反面弯曲。跖,脚掌。戾,扭折。
87. 亲者:指文帝自己的子孙。
88. 疏者:指文帝自己的远亲。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六 二月 07, 2015 10:33 am

晁错论贵粟疏

《西汉文》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馀利,民有馀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在圣明的君王统治下,百姓不挨饿受冻,这并非是因为君王能亲自种粮食给他们吃,织布匹给他们穿,而是由于他能给人民开辟财源。所以尽管唐尧、夏禹之时有过九年的水灾,商汤之时有过七年的旱灾,但国内没有被遗弃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这是因为贮藏积蓄的东西多,事先早已作好了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之时,又没有连年的水旱灾害,但积蓄却不如汤、禹之时,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长谷物的土地还没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之徒还没全都回乡务农。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

1. 在上:在上位。
2. 食(si4):给……东西吃。
3. 衣(yi4):给……衣服穿。
4. 尧、禹:传说中原始社会时期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
5. 汤: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6. 捐:捐弃。瘠:瘦弱。
7. 畜:通“蓄”。下同。
8. 亡:通“无”。下文除“亡逃”、“流亡”外,其余的“亡”字皆通“无”。
9. 奸邪:邪乱的事情。
10. 地著:定居在一个地方。著,附着。

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饥之於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於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

11. 薄:减少、减轻。赋敛:向国家缴纳的田地税。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於地,长於时,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百姓呢,在于君主用什么办法来管理他们,他们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南西北。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然而人们还是看重它,这是因为君主需要它的缘故。珠玉金银这些物品,轻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里,可以周游全国而无饥寒的威胁。这就会使臣子轻易地背弃他的君主,而百姓也随便地离开家乡,盗贼受到了鼓励,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里,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成事。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拿不动它,也不为奸邪的人所贪图;可是这些东西一天得不到就要挨饿受冻。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

12. 布帛:古代麻织品叫“布”,丝织品叫“帛”。这里泛指布匹。
13. 石:容量单位,汉代一石相当于今天的两斗。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今而暮改。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於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现在农夫中的五口之家,家里可以参加劳作的不少于二人,能够耕种的土地不超过百亩,百亩的收成,不超过百石。他们春天耕地,夏天耘田,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还得砍木柴,修理官府的房舍,服劳役;春天不能避风尘,夏天不能避署热,秋天不能避阴雨,冬天不能避寒冻,一年四季,没有一天休息;在私人方面,又要交际往来,吊唁死者,看望病人,抚养孤老,养育幼儿,一切费用都要从农业收入中开支。农民如此辛苦,还要遭受水旱灾害,官府又要急征暴敛,随时摊派,早晨发命令,晚上就要交纳。交赋税的时候,有粮食的人,半价贱卖后完税;没有粮食的人,只好以加倍的利息借债纳税;于是就出现了卖田地房屋、卖妻子儿女来还债的事情。而那些商人们,大的囤积货物,获取加倍的利息;小的开设店铺,贩卖货物,用特殊手段获取利益。他们每日都去集市游逛,趁政府急需货物的机会,所卖物品的价格就成倍抬高。所以商人家中男的不必耕地耘田,女的不用养蚕织布,穿的必定是华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没有农夫的劳苦,却占有非常丰厚的利润。依仗自己富厚的钱财,与王侯接交,势力超过官吏,凭借资产相互倾轧;他们遨游各地,车乘络绎不绝,乘着坚固的车,赶着壮实的马,脚穿丝鞋,身披绸衣。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土地,农民流亡在外的原因。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上下相反,好恶颠倒,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国家富裕,法令实施,那是不可能的。)

14. 政:通“征”,征收。
15. 贾:通“价”。
16. 倍称之息:加倍的利息。
17. 鬻:卖。
18. 贾: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人。
19. 奇赢:高额利润。
20. 倾:倾轧。
21. 敖:通“遨”,游玩。
22. 履丝曳缟:穿着丝鞋,披着绸衣。缟,一种精细洁白的纺织品。
23. 乖迕:违背。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於贵粟,贵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於有馀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馀,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於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於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於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当今的迫切任务,没有比使人民务农更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现在应该号召天下百姓交粮给政府,纳粮的可以封爵,或赎罪;这样,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不会囤积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纳粮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产业的人。从富有的人那里得到货物来供政府用,那么贫苦百姓所担负的赋税就可以减轻,这就叫做拿富有的去补不足的,法令一颁布百姓就能够得益。依顺百姓心愿,有三个好处:一是君主需要的东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赋税减少,三是鼓励从事农业生产。按现行法令,民间能输送一匹战马的,就可以免去三个人的兵役。战马是国家战备所用,所以可以使人免除兵役。神农氏曾教导说:“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墙,有百步之宽贮满沸水的护城河,上百万全副武装的兵士,然而没有粮食,那是守不住的。”这样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资财,是国家最根本的政务。现在让百姓交粮买爵,封到五大夫以上,才免除一个人的兵役,这与一匹战马的功用相比差得太远了。赐封爵位,是皇上专有的权力,只要一开口,就可以无穷无尽地封给别人;粮食,是百姓种出来的,生长在土地中而不会缺乏。能够封爵与赎罪,是人们十分向往的。假如叫天下百姓都献纳粮食,用于边塞,以此换取爵位或赎罪,那么不用三年,边地粮食必定会多起来。)

24. 县官:汉代对官府的称呼。
25. 渫(xie4):分散。
26. 复卒:免除兵役。复,免除。
27. 神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相传是他开始教民耕种的。
28.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29. 汤池:像充满沸水的护城河。比喻防守严密。步:古代一般以五尺或六尺为一步。
30. 五大夫:一种爵位。汉朝沿袭秦制,侯以下共分为二十级,五大夫在第九级。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日 二月 22, 2015 3:56 pm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西汉文》

邹阳从梁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邹阳在梁孝王那里当官。邹阳为人聪明,并且有谋略,他胸怀大志,不愿逢迎苟合,他的地位在羊胜与公孙诡之间。羊胜等人忌恨争阳,就向孝王进谗言,诽谤邹阳,梁孝王发了怒,就把邹阳交给执法官吏议定罪名,准备杀他。邹阳于是在狱中上书给梁孝王,说:

1. 梁孝王:刘武,汉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母弟弟。
2. 羊胜、公孙诡:都是梁孝王和门客。
3. 吏:掌司法的官吏。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勿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臣子听说忠心不会得不到报答,诚实不会遭到怀疑,臣子曾经以为是这样,却只不过是空话罢了。从前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义气,以至感动上天出现了白虹横贯太阳的景象,太子丹却不放心他;卫先生为秦国策划趁长平之胜灭赵的计划,上天呈现太白星进入昴宿的吉相,秦昭王却怀疑他。精诚使天地出现了变异,忠信却得不到两位主子的理解,难道不可悲吗?现在臣子尽忠竭诚,说出全部见解希望你了解,大王左右的人却不明白,结果使我遭到狱吏的审讯,被世人怀疑。这是让荆轲、卫先生重生,而燕太子丹、秦昭王仍然不觉悟啊。希望大王深思明察。从前卞和献宝,楚王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忠,秦二世处他以极刑。因此箕子装疯,接舆隐居,是怕遭受这类祸害啊。希望大王看清卞和、李斯的本心,置楚王、秦二世的偏听于脑后,不要使臣子被箕子、接舆笑话。臣子听得比干被开膛破心,伍子胥死后被裹在马皮囊里扔进钱塘江,臣子原先不相信,今天才清楚了。希望大王深思明察,稍加怜惜。)

4.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燕丹:燕太子丹。太子丹和秦王有仇,厚养荆柯,让他去刺杀秦王。行刺没有成功,荆柯被杀。
5. 畏之:指太子丹不相信荆柯,怕他不敢去行刺秦王。实际上是荆柯要等一个事先约好的人,推迟了出发时间。
6. 卫先生:秦人。长平之事:秦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大败赵军。想趁势灭赵,派卫先生劝说秦昭王增拨兵粮,秦相范睢从中阻拦,事未成。
7. 太白:金星。昴:二十八星宿之一。赵国的分野。太白食昴象征赵国将灭。
8. 寤:通“悟”,觉悟、明白。
9. 玉人:指楚人卞和。卞和得到一块璞(未经加工的玉石),献给楚武王,武王给玉工检查,玉工说是块石头,武王便砍掉卞和的右脚。楚文王即位。卞和也以为是石头,便砍掉卞和的左脚。楚成王即位,卞和抱着璞在郊外痛哭,成王叫玉工凿去石头,果然得到宝玉。
10. 李斯:秦国的丞相。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巩固政权。立下很大的功劳。秦二世妈位,听信赵高的谗言,将李斯斩首。
11. 箕子:商纣王的叔父。纣王荒淫,箕子害怕祸及己身,就假装疯狂以避祸。阳:通“佯”,假装。
12. 接舆:楚国的隐士。
13. 比干:商纣王的叔父。比干因纣王无道,极力进谏,纣王大怒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就剖开比干的心来看。
14. 子胥: 姓伍,名员,春秋时楚国人。他的父兄被楚平王杀死,他逃到吴国,辅佐吴王阖闾。后来吴王夫差伐越,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极力反对,数谏吴王,吴王听信谗言,命他自杀。伍子胥死前说“抉吾眼悬诸吴东门,以观越人之人灭吴也。”夫差大怒,叫人把伍子胥的尸体用皮袋装起来沉入江中,不让他遂愿。鸱(chi1)夷:皮革做的袋子。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齐、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於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於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於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於中山,人恶之於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於浮辞哉!
   (“俗话说:“有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也有停车交谈一见如故的。”为什么?关键在于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用自己的头交给荆轲来帮助太子丹的事业;王奢离开齐国投奔魏国,亲上城楼自杀来退齐军以保存魏。王奢、樊於期并非对齐、秦陌生而对燕、魏有久远的关系,他们离开前两个国家,为后两个国君效死,是因为行为与志向相合,他们无限地仰慕义气。因此苏秦不被天下各国信任,却为燕国守信而亡;白圭为中山国作战连失六城,到了魏国却能为魏攻取中山国。为什么?确实是因为有了君臣间的相知啊。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燕王按着剑把发怒,用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为什么?两个君主两个臣子,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岂能被不实之辞所改变呢!)

15. 倾盖:两车在全家,并以重金路上相遇时紧挨在一起。
16. 樊於期:原为秦将,被谗害而逃到燕国。秦始皇杀其求购他的人头。太子丹派荆柯刺秦王,樊於期自杀,把头给荆柯,用做进献的礼物,以便让荆柯有机会接近秦王。之:往,到。
17. 王奢:原为齐臣,逃亡到魏国。齐国因此攻魏。王奢登上城楼对齐将说:“现在你们来,不过是为了我的缘故。我不愿苟且偷生,连累魏国。”于是自杀。
18. 苏秦:战国时的策士。他先游说秦惠王,没有被任用。后来又游说燕文侯,主张合纵抗秦,后来由于秦国的破坏,纵约瓦解,诸侯不再信任他。但燕王始终相信他。
19. 尾生:传说中的一个极守信用的人。据说他与一个女子约定在桥下相见,女子没到,洪水上涨,他抱着桥柱被水淹死。这里用他代指守信用的人。
20. 白圭:战国时中山国的将军,中山国国君因为他失掉六城,要杀他,他逃到魏国,魏文侯厚待他,他便帮助魏国征服了中山。
21. 駃騠(jue2 ti2):骏马名。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於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於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於世,义不苟取比周於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於道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於朝,借誉於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於心,合於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於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於俗,牵於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不贤,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后来到中山国做了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折了牙齿,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自信一定会成功的计谋,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依仗单枪匹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嫉妒。因此申徒狄自沉雍水漂入黄河,徐衍背负石头跳进大海,他们与世俗不相容,坚持操守而不肯苟且结伙在朝廷里改变君主的主意。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讨饭,秦穆公把国政托付给他;甯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委任他治国。这两个人,难道是向来在朝廷里做官,靠了左右亲信说好话,然后两位君主才重用他们的吗?心相感应,行动相符合,牢如胶漆,兄弟都不能离间他们,难道众人的嘴就能迷惑他们吗?所以偏听会产生奸邪,独断独行会造成祸患混乱。从前鲁国听信了季孙的坏话赶走了孔子,宋国采用了子冉的诡计囚禁了墨翟。凭孔子、墨翟的口才,还免不了受到谗言谀语的中伤,而鲁、宋两国则陷于危险的境地。为什么?众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是以使骨骸销蚀啊。秦国任用了戎人由余而称霸于中原,齐国用了越人子臧而威王、宣王两代强盛一时。这两个国家难道受俗见的束缚,被世人所牵制,为奇邪偏颇的不实之辞所左右吗?听各种意见,看各个方面,为当时留下一个明智的榜样。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胡人越人也可以视为兄弟,由余、子臧就是例子;心意不合就是亲骨肉也可以成为仇敌,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例子。现在人主要是真能采取齐国、秦国的明智立场,置宋国、鲁国的偏听偏信于脑后,那么五霸将难以相比,三王也是容易做到的啊。)

22. 司马喜:战国人,据说在宋国受了膑刑,后来三次当了中山国的相。膑:古代的一种割去膝盖骨的酷刑。
23. 范睢:战国时魏国人,曾出使齐国,回国后,魏相魏齐怀疑他私通齐国,就用毒刑拷打他,把他打得肋断齿落。范睢逃到秦国,做了秦相,被封为应侯。拉(la4):折断。
24. 申徒狄:商朝末年人。
25. 徐衍:周朝末年人。
26. 比周:结党。
27. 百时奚:春秋时期虞国人。他听说秦穆公贤,要去拜见,没有路费,就一路行乞到秦国去。
28. 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他曾替人喂牛,一次齐桓公夜里出来,他就在齐桓公的车下敲着牛角唱歌,齐桓公知道他贤能,就任作为大夫。饭:喂、饲养。
29. 季孙:即季桓子,鲁国的上卿。齐国送给鲁国一支由女子组成的乐队,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不满,离开了鲁国。鲁君听信季孙,就等于是驱逐孔子。
30. 墨翟(di2):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31. 铄(shuo4):熔化。
32. 毁:毁谤。销:销熔。
33. 由余:人名。春秋时期西戎的官吏,秦穆肥知其贤能,用计迫使他投奔秦国。后来秦穆公在由余的帮助下,攻取西戎。伯:通“霸”。
34. 子臧:战国时期越国人。威、宣:齐威王和齐宣王。
35. 系:束缚。奇偏:片面。
36. 朱、象、管、蔡:指丹朱、象、管叔、蔡叔。丹朱,尧的儿子,凶顽不肖,所以尧不传位给他而禅位于舜。象,舜的后母弟,传说象曾和他的父母合谋害舜。管叔、蔡叔都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死,成子年幼,二人发动叛乱,周公杀死管叔,流放蔡叔。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亲其仇,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於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於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因此圣明的君王能够省悟,抛弃子之那种“忠心”,不喜欢田常那种“贤能”,像周武王那样封赏比干的后人,为遭纣王残害的孕妇修墓,所以功业才覆盖天下。为什么?行善的愿望从不以为够了。晋文公亲近往日的仇人,终于称霸于诸侯;齐桓公任用过去的敌对者,从而成就一匡天下的霸业。为什么?慈善仁爱情意恳切,确确实实放在心上,是不能用虚假的言辞来替代的。至于秦国采用商鞅的变法,东边削弱韩、魏,顿时强盛于天下,结果却把商鞅五马分尸了。越王采用大夫种的策略,征服了强劲的吴国而称霸于中原,最后却逼迫大夫种自杀了。因此孙叔敖三次从楚国离开相位也不后悔,於陵子仲推辞掉三公的聘任去为人浇灌菜园。当今的君主真要能够去掉骄傲之心,怀着令人愿意报效的诚意,坦露心胸,现出真情,披肝沥胆,厚施恩德,始终与人同甘苦,待人无所吝惜,那么夏桀的狗也可叫它冲着尧狂吠,盗跖的部下也可以叫他去行刺许由,何况凭着君主的权势,借着圣王的地位呢!这样,那么荆轲灭七族,要离烧死妻子儿女,难道还值得对大王细说吗?)

37. 子之:战国时燕王哙的相。燕王哙信任他,并禅位给他,结果燕国大乱。
38. 说:通“悦”。田常:即陈恒。春秋时齐简公的臣,后来夺取了齐国政权。
39. 修孕妇之墓:传说商纣王曾剖孕妇之腹以观其胎儿,周武王灭商后,为被害的孕妇修墓。
40. 仇:指寺人(宦官)披。晋文公为公子时,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杀重耳,重耳越墙逃走,衣袖被斩断。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晋臣吕甥、郤芮谋反,寺人披知道后,向晋文公报告,使文公幸免于难。
41. 仇:指管仲。齐桓公做公子时,和公子纠争位,管仲事公子纠,在交战中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强大。
42. 商鞅:战国时卫国人,在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富强。孝公死后,遭车裂(用车分裂人体)之刑。
43. 种:文种,春秋时越国大夫,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来被迫自杀。
44. 孙叔敖:楚国人。曾三次任相而不欢喜,三次免相也不怨恨。
45. 於(wu1)陵:战国时齐国地名。子仲:即陈仲子。楚王请他当宰相,他就带着妻子逃走,替人灌园。三公:周代指司马、司徒、司空。
46. 见:通“现”,显露出。情素:真情。素,通“愫”。
47. 堕肝胆:披肝沥胆。堕,落。
48. 桀:夏朝最末一个君主,昏庸残暴。尧:是传说中远古的贤君。
49. 跖:古代传说中的“大盗”。由:指许由,尧时的高士,传说尧想把君位传给他,但被他拒绝了。
50. 湛:通“沉”,消灭。亡族:从曾祖到曾孙。
51. 要离:春秋时吴国人。吴五阖闾派要离刺杀庆忌,要离为了接近庆忌,让阖闾派人烧死他的妻子,并砍断他的右手,他假装犯罪逃走。燔(fan2):烧。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足结怨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案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於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沉谄谀之辞,牵帷墙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此鲍焦所以忿於世也。
  (“臣子听说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人们没有不按着剑柄斜看的。为什么?是因为无缘无故来到面前啊。弯木头、老树桩,屈曲得怪模怪样,倒能够成为君主的用具,是靠了君主身边的人先给它粉饰一番呀。所以无依无靠来到面前,即使献出随侯珠、和氏璧,也只能遭忌结怨而不会受到好报;有人先说好话,那枯木朽枝也会立下功勋而令人难忘。当今天下平民出身、家境贫穷的士人,即使胸中藏着尧、舜的方略,拥有伊尹、管仲的辩才,怀着关龙逢、比干的忠诚,可是从来没有老树桩子那种粉饰,虽然尽心竭力,想要向当世的君主打开一片忠贞之心,那么君主一定要蹈按着剑柄斜看的覆辙了。这就使平民出身的士人连枯木朽株的待遇也得不到了啊。因此圣明的君主统治世俗,要有主见像独自在转盘上制造陶器一样,而不被讨好奉承的话牵着鼻子走,不因众说纷纭而改变主张。所以秦始皇听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话,因而相信了荆轲,而暗藏的匕首终于出现了;周文王出猎于泾水渭水之间,得到吕尚同车而回,从而取得了天下。秦轻信左右而灭亡,周任用素不相识的人而成王。为什么?因为文王能跨越卷舌聱牙的羌族语言,使不受任何局限的议论发表,自看到光明正大的道理。当今君主陷在阿谀奉承的包围之中,受到妃妾近侍的牵制,使思想不受陈规拘束的人才与牛马同槽,这就是鲍焦所以愤世嫉俗的原因。)

52. 轮囷(qun1)离奇:盘绕屈曲的样子。
53. 容:指雕刻加工。
54. 随珠和壁:随侯珠、和氏璧,都是著名的珍宝。
55. 游:宣扬。
56. 伊:伊尹,商汤的相,辅佐商汤灭夏。管:管仲。
57. 龙逢(peng2):关龙逢,夏朝的贤臣,夏桀荒淫无道,龙逢强谏,被囚杀死。
58. 陶钧:陶工用的转轮。这里比喻政权。
59. 中庶子:官名,太子的属官。蒙嘉:人名。荆柯到秦国,先贿赂蒙嘉,因蒙嘉引见,荆柯得以见秦王。
60. 匕首窃发:荆柯刺秦王,把匕首藏在进献的地图中。在展开地图时,他拿起藏在其中的匕首去刺秦王。
61. 泾渭:二水名,在陕西省。
62. 吕尚:即姜太公。周文王在泾、渭之间打猎,看见吕尚在渭水钓鱼,与他交谈,知道他贤能,便叫他坐车同归。
63. 乌集:像乌鸦一样突然聚集。这里指偶然相识的人,即吕尚。
64. 挛(luan2)拘:固执。
65. 帷墙:指侍于帷墙之中的妻妾近臣。
66. 皂:饲牲畜的食槽。
67. 鲍焦:周朝时和隐士,传说他不满时政,廉洁自守,宁愿抱木而死。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臣子听说穿戴着华美服饰进入朝廷的人不用私心去玷污节操,修身立名的人不为私利去败坏行止。所以里闾以胜母为名,曾子就不肯进入;都邑以朝歌为名,墨子就回车而行。现在要使天下有远大气度的人才受到威重的权势的囚禁,受到尊位显贵的胁迫,转过脸去自坏操行,来侍奉进谗阿谀的小人,而求得亲近君主的机会,那么,士人只有隐伏老死在山洞草泽之中罢了,哪会有竭尽忠信投奔君主的人呢!”)

68. 盛饰入朝:穿戴整齐进入朝廷。
69. 底厉:通“砥砺”,磨练、修养。
70. 曾子:曾参,春秋时鲁国人,传说他极为孝顺。
71. 墨子回车:墨子提倡“非乐”,认为朝歌之名与自己主张不合,且又是殷纣王荒淫逸乐之地,所以回车。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二 二月 24, 2015 5:51 pm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西汉文》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
   (相如曾经跟随皇上到长杨宫去打猎。这时,天子正喜欢亲自击杀熊和猪,驰马追逐野兽,相如上疏加以劝谏,疏上写道:)

1. 长杨:秦汉时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才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於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於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於未萌,而知者得避危於无形,祸固多藏於隐微,而发於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之留意幸察。”
   (“臣子听说,万物中有的虽是同类而能力却不同,所以说到力大就称赞乌获,谈到轻捷善射就推崇庆忌,说到勇猛必称孟赍和夏育。我愚昧,私下以为人有这种情况,兽也应该有这种情况。现在陛下喜欢登上险阻的地方,射击猛兽,突然遇到轻捷超群的野兽,在你毫无戒备之时,它狂暴进犯,向着你的车驾和随从冲来,车驾来不及旋转车辕,人们也没机会施展技巧,纵然有乌获和逢蒙的技巧,才力发挥不出来,枯萎的树木和腐朽的树桩全都可以变成祸害。这就象胡人、越人出现在车轮下,羌人和夷人紧跟在车后,岂不是很危险吗!即使是绝对安全而无一点害处,但这本不是天子应该接近的地方。况且清除道路然后行走,选择道路中央驱马奔驰,有时还会出现马口中的衔铁断裂、车轴钩心脱落的事故,更何况在蓬蒿中跋涉,在荒丘废墟上奔驰,前面有猎获野兽的快乐,而内心里却没有应付突然事故的准备,大概出现祸患是很容易的了。至于看轻君王的高贵地位,不以此为安乐,却乐意出现在虽有万全准备而仍有一丝危险的地方,我私自以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大概明察之人能远在事情发生之前,就予见到它的出现,智慧之人能在祸害还未形成之前就避开它。祸患本来多半都隐藏在暗蔽之处,发生在人们疏忽之时。所以谚语说:‘家中积累千金,不坐在堂屋檐底下。’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却可以用来说明大事。我希望陛下留意明察。”)

2. 乌获:战国时秦武王的大力士。
3. 庆忌:春秋时吴王僚的儿子,善跑。
4. 贲、育:孟贲、夏育,都是古代的勇士。
5. 卒(cu4)然:突然。逸才:才能超群。这里指野兽凶猛异常。
6. 属车之清尘:指皇帝,是委婉的说法。属车,随从的车辆。
7. 逢蒙:古代的射箭能手。
8. 胡越:泛指北方、南方少数民族。毂(gu3)下:皇帝的车驾之下。
9. 羌夷:泛指西方、东方少数民族。轸(zhen3):车后横木,这里指车。
10. 清道:古代皇帝外出,事先要派人清除道路,驱逐行人,以保证安全。
11. 衔:马勒口。橛(jue2):车钩心。
12. 涂:通“途”。
13. 垂堂:靠近屋檐处。屋檐处容易掉下瓦片伤人,用以比喻危险的地方。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六 三月 07, 2015 12:01 pm

李陵答苏武书

《西汉文》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子卿足下;
您勤勤恳恳地宣扬美德,在清明太平的时代树立名望,美好的声誉远扬,这太好了,太好了!远远地寄身在外国,这是从前的人也引以为悲伤的。想望您的风采,怎能不令人留恋悬念呢!从前蒙您不遗弃我,屈辱您从远地给我写信,安慰教诲我,殷勤周到,超过了骨肉之亲。我虽然不才,怎能不感动呢!)


1. 子卿:苏武(公元前?-公元前60年),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返回中土。
2. 策名:古代官吏的姓名都写在简策上,称为策名。此指作官。
3. 荣问:令闻,美好的名声。问,通“闻”。休:美,善。畅:畅通。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自从我当初投降,一直到今天,穷困潦倒,独自一人坐着忧愁痛苦。整天看不到别的,只能看到异国的东西。穿皮衣,住毛毡帐幕,来抵御风雨。吃膻肉奶酪,喝乳汁,来充饥渴。举目谈笑,同谁欢乐呢!胡地冰厚色黑,连大地也可惨地冻裂,只能听到悲哀萧条的风声。凉秋九月,塞外的草木就衰枯了。夜里不能入睡,侧着耳朵远远听去,胡笳互相吹动。郊外的马悲哀地鸣叫,吟啸成群,边地的声音四起。早晨坐起来听这声音,禁不住流下泪来。唉!子卿!我是什么样的心肝,怎能不悲伤呢!)

4. 韦:皮革。韝(gou1):臂衣,袖套。毳(cui4)幕:毡帐。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我同你分别后,就更加觉得无聊。上念我的老母,临到了老年还被杀戮。妻子没有罪过,同遭杀害。我自已辜负了汉朝的恩德,为世人所悲伤。你回到汉朝受到荣誉,我留在匈奴蒙受耻辱,这是命啊,有什么办法呢!我出身在讲礼义的地方,悲伤啊!使得先君的后代,变成了匈奴的族人,就更加使我悲伤了。我功大罪小,不被主上清楚地了解,辜负了我小小的心意。每当想到这里,突然使我不想活在人世。我并不难于剖开心来表明自已的心迹,用自杀来表明自已的志向,但是汉朝对我已经是恩断义绝了,自杀无益于事,只能增加羞辱。所以我常常挥起臂膀振奋精神,忍受耻辱,总是又苟且地活了下来。左右的人看到我这样,拿不入耳的话使我欢快,来互相劝勉。异国的快乐,只能令人悲伤,增添忧痛罢了。)

5. 鲸鲵(ni2):鲸鱼。这里用作动词,像鲸鲵一样被杀戮。
6. 攘臂:奋臂,捋袖伸臂,振奋或发怒的样子。
7. 忉怛(dao1 da2):忧伤、愁苦。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唉,子卿!人的彼此了解,以互相知心为贵。从前给你的信写得匆忙,没有说尽我的怀抱,所以再简略地谈谈。当初先帝授予我五千步兵,出去征伐绝远之地的匈奴,其他将领失期不到,我独自与匈奴交战,而且带着征战万里的粮饷,率领着徒步的军队,远出国境之外,到强胡之地。拿五千的士卒,去对抗十万大军;率领着疲惫困乏的兵士,抵挡新装备的骑兵。然而还斩杀敌人的将领,夺取他们的军旗,追赶败退逃遁的敌人,就象消除痕迹,扫除尘土一样,斩杀敌人的勇将。使得整个军队的士兵,视死如归。我虽没有才干,但愿意担当重任,觉得这时的功劳大得是难以比拟了。)

8. 天汉:指汉朝统治的地区。
9. 枭(xiao1)帅:勇将。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於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於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匈奴已经败退,全国发动,再练精兵,强敌超过十万。单于亲临阵前,亲自<指挥>包围,敌我双方的形势既不能相比,步兵与骑兵的形势又非常悬殊,疲惫的兵卒再次战斗,一人抵挡千人,然而还扶着兵车,忍受着创伤之痛,拼命争先。死伤的士卒积满了荒野,剩下的不到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几乎拿不起武器。然而我挥臂一声召号,受到创伤和有病的士卒都站起身来,举起刀指向敌人,使匈奴的马转身逃跑。到了兵尽箭绝,人人手中没有尺寸兵器,还是空手奋呼,争先向前。当这个时候,天地都为我震动发怒,战士为我饮血吞泪。单于说终究不能够把我俘获,便要领兵撤退,但是贼臣唆使他,就此再战,所以我的失败是不能避免的了。)

10. 练:通“拣”挑选。
11. 贼臣:指汉朝军侯管敢,此时已投降匈奴。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於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於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句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过去高祖皇帝以三十万之众被匈奴围困在平城,当这个时候,勇猛的将领象云一样的多,谋臣象雨一样的众,然而还七天不能吃到饭,只不过免除了被俘虏。何况敌当我的十万大军,难道是容易对付的吗?!然而执政的人议论我,却责怪我不死于气节。固然我不死于气节,是有罪的。子卿您看我李陵,难道是苟且偷生之士,而吝惜一死的人吗?岂有背离君亲,抛掉妻子,而反以为自已有利的吗?我所以不死,是要有所作为呀。所以我的想法象前信所说,是为了向国君报恩罢了。我实在是觉得为虚名而死不如立节,灭掉名声不如报德呀。从前范蠡不殉身于退居会稽的耻辱,曹沫不死在三次败于齐国的污辱,终于复了越王勾践之仇,报了鲁国的耻辱。我小小的心思,私下羡慕他们呀。怎能料想到志向没有达到,而怨恨已经形成;计谋没有成就,而骨肉已经遭到诛杀,这是我仰天刺心而哭出血来的原因呀!)

12. 高皇帝:汉高祖刘邦。困于平城:指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朝王信与匈奴勾结叛乱,刘邦亲自征讨,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围困,七日后解围。
13. 执事者:左右供役使的人,是对对方委婉的称呼。这里指汉武帝。
14.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吴王夫差攻越,越王勾践退守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七年之后,勾践用范蠡计,消灭吴国。
15. 曹沬(mei4):春秋时鲁庄公的大将。齐国出兵伐鲁,曹沬三战三败,庄公便献地求和,与齐盟于柯,曹沬执匕首劫持齐桓公,逼迫齐国归还了侵占的土地。
16. 椎心:捶胸。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足下又说:"汉朝对待有功之臣不薄。"您是汉朝的臣子,怎能不这样说呢!过去萧何和樊会的被拘囚,韩信和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诛杀,周勃和窦婴的见罪,其他辅佐国君建立功勋的人,贾谊,周亚夫一流的人,都实在是有应运出世的才能,怀有将相的器量,而受到小人的谗害,都遭到了祸患和失败的耻辱,最终使他们怀才受谤,才能不得施展。那贾谊,周亚夫两人的远大抱负,谁能不为他们痛心呢!我死去的祖父,功劳才略笼盖天地,义节勇武冠绝三军,只是有失权贵的欢心,自杀在绝域之外,这是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的原因啊!怎能说不薄呢!并且您从前单车出使匈奴,到拥有万辆兵车的敌国,遭到时运不好,竟至于按剑自刎,不顾性命,流离颠沛,辛勤劳苦,几乎死在北海的荒野。你壮年的时候奉命出使,白头而归。老母死去,妻子改嫁,这是天下罕闻,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匈奴人尚且还赞许你的节操。何况作为天下的君主呢?我觉得你应当享有分茅裂土的封爵,受到千辆兵车的赏赐。听说你回到汉朝后,受到的赏赐不过二百万钱,官位不过是典属国,没有尺寸土地封给你,加赏你的辛勤劳苦;而那些妨碍功劳,陷害贤良的臣子,都成了万户侯,皇上的亲戚和贪佞之徒,都做了朝廷的宰官。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想望呢!而且汉朝对我的不死就严加诛戮,对于您的坚守节操赏赐却很薄,这样做还想使远远听到这种情况的臣子望风奔命归服,实在是太难了。这正是我每当想到这些而不悔恨的原因啊。)

17. 萧、樊囚絷(zhi2):萧指萧何,他曾向汉高祖请求,让百姓到上林苑去耕种空弃的土地,汉高祖大怒,把萧何逮捕入狱。樊指樊哙,刘邦病重时,有人说樊哙与吕后结党,刘邦于是命陈平将樊哙斩于军中。陈平害怕吕后,只将樊哙绑缚长安。絷,捆绑。
18. 韩、彭菹醢:指韩信和彭越。菹醢(zu1 hai3):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19. 晁错: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景帝的谋士。他主张削减诸侯王的封地,遭到诸侯王的反对。后吴王刘濞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七国叛乱,景帝害怕反叛乱势力,杀了晁错。
20. 周魏:周指周勃,汉初功臣,封绛侯,曾因有人告他谋反,被捕入狱。魏指魏其侯窦婴,因与丞相田蚡有仇,被谗下狱遇害。辜:罪。
21. 贾谊:汉初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亚夫:指周亚夫,周勃的儿子,景帝时为大将军,有战功。
22. 遐举:远行,此指死亡。
23. 先将军:指李陵的祖父李广。文帝、景帝时数有战功。武帝时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因失道被责自杀。
24. 伏剑:用剑自杀。
25. 朔北:北方,这里指匈奴。
26. 蛮貊(mo4):古代对南方、东北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匈奴。
27. 茅土:分茅裂土,分封诸侯的仪式。古代天子社祭时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时,取土放在白茅上授给诸侯,作为分得土土的象征。这里指封侯。
28. 典属国:官名,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我虽然无功来抱汉朝,汉朝对我也背恩忘德。前人有这样的话;"忠于国君的感情虽然不强烈,把死看作象回到自已家里一样。"我诚然能甘心地死去,然而主上难道还能念念不忘吗?男子大丈夫活着不能成就功名,死后则葬身于蛮夷之中,谁还能屈身叩头,向着朝廷,使那般刀笔吏舞弄他们的文墨呢?原您不要再对我抱希望了。)

29. 稽颡:叩头。
30. 北阙: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上朝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唉,子卿!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相隔万里,往来断绝,走的道路不同。我生为另一个世界的人,死为异国之鬼,永远同您生离死别不能相见了。敬谢我的旧友,勉力事奉圣明的国君。您的嗣子很好,不要以此为念。原您努力自爱。我时常对着向北刮来的风,希望再得到您的回信。)

31. 故人:老朋友,指霍光、上官桀等人。
32. 胤(yin4)子:儿子。指苏武在匈奴娶妻所生之子。
33. 顿首:叩头。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一 三月 09, 2015 2:57 pm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西汉文》

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
   (汉昭帝逝世后,昌邑王刘贺刚继位就被废黜,宣帝开始登上皇位。路温舒趁这个时机上书,主张崇尚德治缓解刑法。书中说:)

1. 昭帝:指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至公元前74年在位。
2. 昌邑王:刘贺,汉武帝的孙子。昭帝死后无嗣,昌邑王刘贺即位,因淫戏无度,不久即被废。
3. 宣帝:汉宣帝刘询,汉武帝的曾孙,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9年在位。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我听说齐国有了公孙无知杀死襄公的祸事,桓公才能够兴起;晋国发生了骊姬进谗那样的灾难,文公才能在诸侯中称霸;近世赵王未能寿终而死,诸吕发动叛乱,而孝文帝被尊为太宗皇帝。由此看来,产生祸乱,将会为圣人出现开创机会。所以齐桓公,晋文公扶植、振兴衰败了的国家,尊崇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功业,给百姓带来恩泽,功劳施及诸侯,虽然赶不上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可是天下人民都归附于他们的仁政。孝文帝常常想到如何具备最高的德行,来承受天意,他崇尚仁义,减轻刑罚,打通关隘、架起桥梁,远近如一,敬重贤人如同对待贵宾一样,爱护百姓如同爱护小孩,他用启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把内心觉得安适的事情推行到全国,因此监狱空无一人,天下太平。紧接社会变化以后即位的君主,一定会给人们带来不同往日的恩惠,这是贤明的圣人用来显示天意的行为。从前昭帝去世时没有儿子,大臣们忧愁得很,怀着焦急的心情共同商量,都认为昌邑王是尊贵的皇室亲属,推举他,把他立为皇帝,但是上天不肯授命,而是把他的心弄乱,于是便自己丢失了帝位。很深刻地考虑祸患事变发生的原因,这是伟大的上天用来开导最圣明的君主的手法。所以大将军霍光接受武帝的遗命,成为汉朝君主最得力的辅臣,他披肝沥胆,决定大计,黜退不讲仁义的人,立有德行的人为帝,辅助上天行事,这样祖庙才得安定,天下才都太平无事。)

4. 无知:指公孙无知。春秋时齐国人,杀齐襄公自立,不久即被国人所杀。
5. 桓公:指齐桓公小白。
6. 骊姬:春秋时晋献公的宠妃。她为了让自己生的儿子即位,就说三个公子的坏话,结果逼死太子申生,逼走了公子重耳和夷吾。
7. 文公:指晋文公重耳。伯,通“霸”。
8. 赵王: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如意,刘邦死后,他被吕后毒死。
9. 诸吕:指太后吕氏家族成员。
10. 孝文: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至公元前157年在位。太宗:刘恒的庙号。
11. 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12. 大将军:指霍光。汉武帝临死前任其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幼主。

“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我听说《春秋》很重视君王登基的事,这是为了统一天下,为了慎重地对待开创事业。陛下刚登上帝位,与天意符合,应该纠正前代的过错,在承受天命继承帝业时慎重对待开始做的每一件事,去掉烦苛的法令,解除老百姓的疾苦,保存、继承将要消亡、断绝的好传统,用这些行动来应合天意。”)

13. 《春秋》: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
14. 大一统:统一全国各地。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誉谀之声日满於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馀辜。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愉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
   (“我听说秦朝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题。秦朝时候,看不起文学,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衣冠整齐的儒生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声天天响在他们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心窍,而实际上存在的祸患被遮蔽、掩盖住了,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着陛下恩厚,没有战争的危险和饥饿寒冷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还未完全实现,原因就是判案的人把事情搞乱了。判案,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处死的人不能复活,人被砍断了肢体不能再给他接起来。《书经》上说:“与其杀死无罪的人,宁愿犯不遵守成规旧法酌错误。”现在负责判案的官吏便不是这样,上下相互驱使,把苛刻当作严明,判案严厉的获得公道的名声,判案公平的后来多有祸患。所以负责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并不是他们恨别人,而是他们求得自身安全的办法就在于置人于死地。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受刑的人并肩站着,处死刑的人计算起来每年数以万计。这是奉行仁义的圣人感到悲伤的原因。太平未能完全实现,都是因为这引起的。人们的常情是安适的时候就会显得快乐,痛苦的时候就想要死掉,在木棍荆杖鞭打的时候,从被打人身上有什么要求不能实现呢?所以罪犯忍受不了痛苦,就用些假话招供,审案的官吏就利用这种情况,指出某种罪名,点明罪犯应该招认的罪状,审案的官吏担心案子报上去后会被驳倒退回来,于是便违法罗织罪状,套上罪名,到了报告上级判罪结果的时候,即使是咎繇听了囚犯的罪状,也认为处死也抵偿不了他的罪过。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审案的官吏违法陷入于罪、广列罪名,玩弄法律条文把罪状写得十分明显的缘故。因此审案的官吏专门苛刻严峻地对待犯人,残害人没有止境,办一切事情都马马虎虎,不顾国家遭到祸患,这是世上的大害。所以俗话说道:“在地上画一座监狱,也不进去;面对着木刻的狱吏,也不与他对话。”这反映出社会上痛恨狱吏的风气,是很悲痛的语言。所以天下的祸害,没有什么比得上法官判案这件事。败坏法纪,扰乱正道,使亲人分离,道义不明,没有谁比负责判案的官吏更厉害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秦朝的过错有一条至今还存在的原因。”)

15. 盛服先生:指尽忠国事的大臣。《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刺客见晋国忠臣赵盾“盛服将服”,没有杀他。
16. 《书》:即《尚书》,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记载尧至春秋时期历朝言论文告及史事,以记言为主,最终成书于战国,汉代列为经书。引文见《尚书·大禹谟》。
17. 视:通“示”,此指招供。
18. 锻练:本指冶炼金属,此指诬陷。练,通“炼”。周内(na4):罗织罪状,使人陷入法网。内,通“纳”,使陷入。
19. 当:判罪。
20. 咎繇:(gao1 yao2):即皋陶。舜时掌管刑法,曾制定法律,建造监狱。
21. 文致:玩弄法律条文,致人于罪。
22. 愉:通“偷”,苟且。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言:‘山薮藏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於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我听说鹞鹰下的蛋不会遭到毁坏,然后凤凰才会停留在树上;犯了诽谤罪的人不会受到惩罚,然后才有人向朝廷说出有益的话。所以古人有种说法:“山林水泽隐藏着毒害人的东西,河流湖泊容纳污秽的东西,美玉隐藏着瑕斑,国君能容忍辱骂。”愿陛下除去诽谤人的罪名,用来招致恳切的忠言,让天下人开口说话,扩大人们规劝、进谏的渠道,扫除造成秦朝灭亡的过错,尊崇周文王、周武王的德行,减省法制条文,宽缓刑罚,用这些来清除治狱的积弊,那么天下就可以出现太平的气象,长期和平安乐,和天地一样没有穷尽,那样,人民就太幸运了。”)

23. 古人:指春秋时晋国大夫伯宗,引文见《左传1宣公十五年》。

上善其言。
  (皇上很满意路温舒的意见。)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日 三月 15, 2015 10:04 am

杨恽报孙会宗书

【西汉文】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我才能低下,行为卑污,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幸而靠着先辈留下的功绩,才得以充任宫中侍从官。又遭遇到非常事变,因而被封为侯爵,但始终未能称职,结果遭了灾祸。你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信教导我不够检点的地方,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但我私下却怪你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见。直说我浅陋的看法吧,那好象与你来信的宗旨唱反调,在掩饰自己的过错;沉默而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提倡每人应当直说自己志向的原则。因此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希望你能细看一下。)

〔1〕 材朽行秽(huì),才能低劣品行肮脏。 文质,文采和质朴,指文章、道德。 底,至,到,“底”通“抵”。赖,依靠。 先人,指已经去世的父亲杨敞。 馀业,遗留的功业。 备,备员,充数。 宿卫,在宫中值宿警卫,这是郎官的职责。杨恽曾任郎官。
〔2〕 时变,时局变故,指霍氏谋反、杨恽告发之事。以,连词,用法同“而”。 爵位,指扬恽所获的“平通侯”。
〔3〕终,终究。 其,代第一人称。任,胜任,指胜任的官职。 卒,最终,最后。 会,遭遇,?碰到。
〔4〕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可译为“您”。哀,哀怜。 其,代第一人称。 愚蒙,愚笨蒙昧。 教督,教导督正。 所不及,没有做到的地方。 殷勤,恳切的情意。
〔5〕 然,转折连词,可是。 窃,谦指自己,私下。恨,遗憾。 推,推究,推寻。 其,那件事。 终始,首尾经过,原委。 猥(wěi),副词,随随便便地。 俗,世俗,社会上一般人。 毁誉,偏义复词,义偏于“毁”,毁谤。
〔6〕 鄙陋,浅薄粗陋。 愚心,愚昧的见解。若,好像。 逆指,违背来信的旨意。 文(wén)过,掩饰自己的过错。默,不说话;息,歇止,停止;乎,语气词,吧;默而息乎,默不作声吧。 孔氏,孔子。 各言尔志,各人说说你们的志向。《论语·公冶长》: “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
〔7〕 敢,表敬副词,冒昧地。略,简略地,稍微。 陈,陈述。 其愚,我的愚见。 惟,句首语气词,表希望。 君子,对孙会宗的称呼。 察,审察。 焉,代词兼语气词,于是。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末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我家正当兴盛的时候,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我也备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总管宫内的侍从官,参与国家大政。我竟不能在这样的时候有所建树,来宣扬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辅佐朝廷,补救缺失,已经受到窃踞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很久了。我贪恋禄位和权势,不能自动退职,终于遭到意外的变故,平白地被人告发,本人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观内,妻子儿女全关押在监狱里。在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合族抄斩也不足以抵偿罪责,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脑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呢?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无法计量。君子的身心沉浸在道义之中,快乐得忘记忧愁;小人保全了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因此亲自率领妻子儿女,竭尽全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用来向官府交纳赋税,想不到又因为这样做而被人指责和非议。)

〔8〕 方,正,正当。隆盛,兴盛,兴旺。 朱轮,指高官所乘的马车,车轮是红色的。 汉制,公卿列侯及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可以乘朱轮马车。
〔9〕 列卿,指九卿之列。九卿是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各朝各代名称不全相同。汉代的九卿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通侯,即列侯。汉制,刘姓子孙封侯者,叫诸侯;异姓功臣封侯者,叫列侯,也叫彻侯,后避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 总领,统领。 从官,皇帝的侍从官。 杨恽曾任“诸吏光禄勋”,所有侍从官都归他管理,并负责监察弹劾群官。与(yù)闻,参与和知晓。
〔10〕 曾(zēng),乃,竟。 建明,建树倡明。 陪辅,辅助,辅佐。 负,担负,这儿指遭受。窃位,窃取官位,指不能恪尽职守。 素餐,白吃,指不劳而获、白吃官俸。 责,指责,责备。
〔11〕 怀、贪,思念,贪图。 变故,意外发生的灾难,指杨恽被戴长乐上书告罪之事。
〔12〕 横(héng),意外地。 被,遭受。 口语,这儿指毁谤诬陷之语。 幽,幽禁,关押。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观阙,是大臣上章奏事或被皇帝召见的地方。 妻子,妻子儿女。
〔13〕 自以,自己认为。 夷灭,消灭,指杀戮。塞责,抵塞罪责。 意,意料,料想。 全,保全。 首领,头颈。 丘墓,坟墓。
〔14〕 伏惟,伏在地上想,表敬之辞。圣主,皇帝,指汉宣帝。 胜,尽。 量,估量。
〔15〕 游道,游于大道,即学习道义之事,浸身道义之中。以,连词,而。 说(yuè),通“悦”,?高兴。
过,过失,过错。 行,品行。亏,缺失,欠缺。 长(cháng),长久,永远。 没(mò)世,过完一辈子。
〔16〕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因此。戮(lù)力,合力,齐心合力。 耕桑,耕田植桑,泛指农业生产。灌园,浇灌园圃。 治产,治理产业。 以,连词,表目的,以便,用来。 给(jǐ),供给;公上,公家、主上;给公上,供给国家税收。用此,因此,以此。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⒄。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为他们送终服丧,至多三年也有结束的时候。我得罪以来,已经三年了。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秦地的乐器。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碰上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地位卑贱的人,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粟。即使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刺我,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董仲舒不是说过吗:“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这是卿大夫的心意。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常担心贫困匮乏,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

〔19〕 作苦,劳作辛苦。 岁,指年;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伏、腊,夏天的伏日、冬天的腊日,秦汉时都是节日。伏,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初伏);腊,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世以阴历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即“腊八”)。伏腊都是祭日。 烹(pēng),煮;炰 (páo),烤。 劳(lào),慰劳。
〔20〕 家本秦也,我家本来是秦地人。杨恽是华阴人,华阴本属秦地。 雅,甚,很。 瑟(sè),一种乐器,有弦可供敲击。古代赵国妇女多善音乐。
〔21〕 拊(fǔ),拍,轻击。 缶(fǒu),古乐器,瓦制,腹大口小,秦人歌唱时常按节击缶。 乌乌,呜呜,唱歌的声音。
〔22〕 田,用作动词,种田。 萁(qí),豆茎。 须,等待。 治、萁、时,押韵。这段歌词隐含了对朝廷的讽刺,唐颜师古《汉书》注引张晏云: “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芜秽不治,言朝廷之荒乱也。一顷百亩,比喻百官也。言豆者,贞实之物,零落在野,喻己见放逐也。萁曲而不直,言朝臣皆谄谀也。”
〔23〕 奋袖,挥舞衣袖。低昂,高低起伏。 顿足,跺脚。
〔24〕 籴(dí),买进(粮食)。 逐,追求。 什一之利,十分之一的利息。
〔25〕 贾(gǔ),商人;竖(shù),奴仆,童仆;贾竖,对商人的贱称。 污辱之处,肮脏受辱的?地方。 下流,原指水的下游,这里比喻卑贱的身份和受辱的境地。归,归往一处。 不寒而栗(lì),不寒冷而发抖。 栗,战栗,颤抖。虽,即使,即便。 犹,尚且。 靡(mǐ),倒下。 尚,还。 何称誉之有,有何称誉,宾语前置句。
〔26〕 董生,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汉武帝时的大儒。 明明,意同“皇皇”,匆急慌忙的样子。 化民,感化老百姓。 困乏,穷困。这两句话引自董仲舒《对贤良策》三,原文是: “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
〔27〕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是引用《论语·卫灵公》的话,意思是思想信仰不同的人,不在一起谋划事情。尚,还。 安得,怎么能够。 制,标准。 责,要求。 仆,第一人称的谦称,我。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西河魏地,是魏文侯兴起的地方,那里有段干木、田子方留下来的风尚,他们二位都具有高尚的节操,懂得什么时候该辞官不作、什么时候该出来做官。近来你离开了故乡,到了安定郡。安定郡位于山谷中间,是昆夷的故乡,那里的人多是贪婪卑鄙,难道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你的品性吗?在今天我才看清了你的志节!如今正当兴旺的汉朝处于鼎盛的时期,望你努力,不多谈了。)

〔28〕 西河魏土,战国时期魏国的西河在今陕西NB060阳一带,与汉代的西河郡(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县)不是一个地方。杨恽故意把孙会宗的家乡讲成是战国魏地,是为了与下文的安定郡对照,讽刺孙会宗。 文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始创之君魏文侯(前445—前396年在位),是著名的贤君。 兴,建立,创建。
〔29〕段干木,战国高士,魏人。魏文侯请他作宰相,他坚辞不受,文侯乃以客礼待之,尊他为师。 田子方,也是魏文侯的老师,文侯视他为国宝。遗风,遗留下来的美好风范。
〔30〕 凛(lǐn)然,严肃不可侵犯的样子。一本作“漂然”,意同“飘然”,高远之貌。节概,节操气概。 去就,辞官隐居和出仕为官。 分,分别。
〔31〕 顷者,最近,近来。 旧土,这儿指家乡。临,光临,来到。 昆戎,古代西夷的一支,即殷周时的西戎,是当时西方的一个种族。旧壤,旧地。 子弟,指后辈子孙。贪鄙,贪婪卑劣。 移人,改变人的志向情操。
〔32〕 于今,到现在。 乃,才。睹,看清。 隆,指鼎盛时期。 愿,希望。 旃(zhān),“之焉”的合音字。毋(wú),不要。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二 三月 17, 2015 9:09 pm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东汉文》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劳军队,群臣在这里隆重地聚会。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因攻破历下而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扬名。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相比。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伏的对手,而将军却独力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功绩的取得,确实要比韩信难。再说田横烹杀了郦生,等到田横投降,汉高帝下诏告诫卫尉郦商,不许他与田横结仇。张步也曾杀过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降,我也要下诏给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了。将军从前在南阳时,就提出了这项重要的计策,我原以为迂远疏阔,很难实现,现在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1. 车驾:此代指光武帝刘秀。临淄:地名,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北。
2. 帝:指刘秀,公元25至57年在位。弇(yan3):指耿弇,字伯昭,光武帝的功臣。
3. 韩信:汉初名将。先后被封为齐王、楚王、淮阴侯。历下: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市东。
4. 祝阿:地名,在今山东历城西南。
5. 袭击已降(xiang2):韩信攻破齐国历下之前,齐王已接受郦食(si4)其的游说,同意与汉和好,故不设防。韩信知道此事,却仍然进攻齐国。
6. 勍(qing2)敌:劲敌,强烈的敌人。
7. 田横烹郦生:韩信攻克历下以后,齐相田横认为郦食其欺骗他,就烹杀了他。
8. 卫尉:官名。统领宫廷屯卫兵。此指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不听为仇:齐国被袭破之后,齐王田广被俘,田横率部下五百人逃到海岛上。刘邦召他回来,他说:“我烹死了陛下的使者郦食其,现在听说他的弟弟身居卫尉之职,我不敢回去。”刘邦就告诉郦商,说:“田横如果回来,敢伤害他的人要治以灭族之罪。”
9. 张步:西汉末刘地的军阀。公元27年,刘秀派使者伏隆使齐,拜张步为东海太守,张步想自立为王,就杀了伏隆。
10. 大司徒:官名,地位相当于汉初的丞相。此指伏隆的父亲伏湛。
11. 南阳:汉郡名,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大策:指耿弇向刘秀提出的一套军事计划。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日 三月 22, 2015 8:35 pm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东汉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日:

(马援的侄子马严也马敦都喜欢在背后讥笑议论别人,而且还结交了一些轻浮的侠客。马援当时在交趾,于是寄信来告诫他们,信中说道:)

1. 严、敦:指马严、马敦,二人是马援的哥哥马余的儿子。
2. 交阯:汉郡名,辖境在今越南北部。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3. 施衿(jin1)结缡(li2):古代女子出嫁,母亲要亲自为她系上带子、系上佩巾,并反复告诫。衿,系衣裳的带子。缡,妇女的佩巾。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4. 龙伯高:名述,当时任山都(治所在今湖北襄阳西北)长。
5. 杜季良:名保,当时任越骑校尉。
6. 鹄:天鹅。鹜:鸭子。
7. 郡将:即郡守。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六 四月 04, 2015 11:39 am

诸葛亮前出师表

《后汉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先帝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一分为三,蜀汉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期啊。然而侍卫大臣在皇宫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这都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言劝谏的道路。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他们的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评定他们的奖惩,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1. 先帝:去世的皇帝,此指刘备。崩殂(cu2):指皇帝死亡。
2. 三分:指分立的魏、蜀、吴三国。
3. 益州:地名,相当于今天的四川大部分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是当时蜀国的领地。
4. 陛下:古代对皇帝的尊称,此指刘禅。
5. 开张圣听:扩大您的听闻。圣,对皇帝的尊称。
6. 宫中:指皇宫内部。府中:指丞相府。
7. 陟(zhi4)罚臧否(pi3):赏善罚恶。陟,奖赏、提升。臧,善。否,恶。
8. 有司:主管部门的官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再实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端正,通晓军事,在从前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所以大家商量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9. 侍中:官名。皇帝的侍从顾问。侍郎:官名。皇帝的宫廷近侍。郭攸之:字演长,时任侍中。费祎(yi1):字文伟,时任侍中。董允:字休昭,时任侍郎。
10. 愚:对自己的谦称。
11. 裨(bi4):补益、补助。阙:通“缺”,过失。
12. 向宠:初任牙门将,后任典宿卫兵。善于治军。
13. 行(hang2)阵:此指军队。穆:通“睦。
14. 桓、灵:指汉桓帝和汉灵帝,他们寄信宦官,任用外戚,朝政***。
15. 尚书:官名,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此指陈震。长(zhang3)史:丞相府中辅助丞相管理政务的官员。这里指张裔。参军:丞相府的重要幕僚。这里指蒋琬。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於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又遇上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命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任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并率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有限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16. 布衣:平民。
17. 躬耕:亲自耕种。南阳:汉郡名。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
18. 闻:扬名。达:显达,指做官。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这里泛指当时的豪强势力和政治集团。
19. 卑鄙:卑贱浅陋。
20. 猥(wei3)自:使自己降低身份。猥,卑下。枉屈:屈就。
21. 倾覆:大败,指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的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被曹操打败。
22. 尔来:从那时以来。
23. 寄:托付。
24. 泸:泸水,即金沙江。
25. 不毛:不长草木的地方,指荒凉之地。
26. 三军:古时大国设三军,这里指全军。
27. 中原: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这里指曹魏统治的地区。
28. 庶:希望、但愿。驽钝:指低下的能力。谦词。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
29. 旧都:指两汉的都城长安、洛阳。

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革,进尽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如果您能这么做,那)我就感恩戴德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将要远离陛下,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不止,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

30. 斟酌:反复考虑。损益:减少和增加。这里指政治上的兴利除弊。
31. 咎(jiu4):过错、过失。
32. 彰:揭示。慢:怠慢。
33. 咨诹(zou1):询问、征求。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五 四月 17, 2015 10:19 am

诸葛亮后出师表

《后汉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

1. 先帝:去世的皇帝,指刘备。汉:指蜀汉。贼:指曹操。
2. 王业:指兴复汉室、统一中国胡事业。偏安:偏处于一方之地以自安。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於西,又务於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竟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而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呵!现在谨将这些事陈述如下:)

3. 惟:思。北征:指北伐曹魏。
4. 南:指益州南部。
5. 泸:泸水,即金沙江。
6. 不毛:不长草木的地方,指荒凉之地。
7. 并日而食:两天吃一天的粮食。
8. 顾:但、只。
9. 议者:朝廷中发表议论和官员。非计:并非上计。
10. 贼适疲於西:指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出师攻打祁山(今甘肃礼县东),魏国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魏应汉。
11. 又务於东:指同年秋天,魏将曹休攻打东吴,被吴将陆逊大破于石亭。务:致力,此指进行战争。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12. 高帝:指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5年在位。
13. 被创:身受创伤。
14. 良、平:张良、陈平,都是汉高祖的功臣和谋士。
15. 解:理解。一说,解,读“懈”懈怠。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议论安守策略时,动辄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疑虑满腹,胸中充斥着惧难;今年不去打仗,明年不去征讨,让孙策安然强大起来,终于并吞了江东,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二点。)

16. 刘繇(you2):东汉末年扬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市)刺史。王朗:东汉末任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太守。
17. 江东:指长江下游地区。

曹操智计,殊绝於人,其用兵也,仿拂孙、吴,然困於南阳,险於乌巢,危於祁连,逼於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18. 殊绝:超群绝伦、高超过人。
19. 孙、吴:孙膑、吴起,都是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20. 困於南阳:指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在宛城被张绣击败,长子曹昂战死,曹操亦为流矢射中。南阳,汉郡名,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市)。
21. 险於乌巢:指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拒曹操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袁绍鼗大批军粮屯积于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而曹军兵少粮缺,情况危急、后来曹操夜袭乌巢,烧毁袁绍全部屯粮,又在官渡大改袁军,转危为安。
22. 危於祁连:指曹操在祁连山下遭到危险。
23. 逼於黎阳:指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病死。其子袁谭、袁尚屯兵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曹操用兵于东吴和西蜀,袁谭用兵逼迫其后。
24. 几败北山:指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斩曹操留守汉中的将领夏侯渊。曹操为与刘备争夺汉中,运了大批粮草从北山(今陕西勉县西)下经过,被赵云袭击,损失很大。
25. 殆死潼关:指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领兵攻打据守潼关的马超、韩遂,马超迎击曹操,曹操几乎被箭射死。
26. 伪:诸葛亮以蜀汉王为正统,称曹魏为“伪”。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死了。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

27. 五攻昌霸不下: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东海郡太守昌霸背叛曹操,依附刘备,曹操派刘岱、王忠去攻打,没有攻克。
28. 四越巢湖不成:曹操屡次从巢湖进攻孙权,多无功而还。
29. 李服图之:指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汉献帝胡舅舅董承与王服等人谋杀曹操,事泄,董、王被杀。
30. 夏侯败亡:曹操攻取汉中以后,委任夏侯渊留守,后夏侯渊被蜀将黄忠所杀。
31. 驽下:才能低下。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自从臣下进驻汉中,已一周年了,期间就丧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将领及部曲将官、屯兵将官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士卒一千余人。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从各处积集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会损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去对付敌人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五点。)

32. 期年(ji1):周年。
33. 赵云:蜀汉名将。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都是蜀将。曲长、屯将:都是军官的职衔。
34. 賨(cong2)叟、青羌:都是西南少数民族的名称。此指蜀汉军中的少数民族的将士。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如今百姓贫穷兵士疲乏,但战争不可能停息;战争不能停息,那末耽在那里等待敌人来进攻和出去攻击敌人,其劳力费用正是相等的。不趁此时去出击敌人,却想拿益州一地来和敌人长久相持,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点)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於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最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连和,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估计错误。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加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35. 先帝败军於楚:指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败于当阳长阪,当阳属古楚地。
36. 拊(fu3)手:拍手称快。
37. 东连吴、越:指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东联孙吴,共败曹操。孙吴版图包括古吴、越两国之地。
38. 西取巴、蜀:指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率军入巴、蜀;十九年(公元214年),围取成都,据益州。巴,古代巴国,在今重庆一带及湖北西部。蜀,古代蜀国,在今四川西部。
39. 夏侯:夏侯渊。
40. 关羽毁败:指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袭荆州。击杀关羽。
41. 秭(zi3)归蹉(cuo1)跌:指刘备痛心关羽被杀,兴师伐吴,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在秭归(今属湖北)被吴军击败。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
42. 曹丕称帝:指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废献帝自立,改国号为魏,是为魏文帝。
43. 鞠躬:弯曲着身子。这里指对事谨慎勤勉。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五 五月 01, 2015 9:35 am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1. 本文选自《昭明文选》卷三十七,又见于《三国志·杨戏传》注引《华阳国志》及《晋书·李密传》。密:李密,字令伯,一名虔,晋代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抚养长大。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仕蜀为郎,迁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职。晋武帝泰始初年,征李密入朝任太子洗马,诏书屡下,李密因奉养祖母上表固辞。祖母去世后,入晋为温县县令,汉中太守等。
2. 险衅(xin4):此指坎坷多难的命运。
3. 夙(su4):早。闵(min2)凶:此指忧患凶丧之事。
4. 见背:犹言“弃我”。见,指代性副词。背,背弃。本句谓慈父弃我而逝。
5. 行年:犹“生年”。行,运行,经历。
6. 舅夺母志:指李密的舅舅逼迫李密的母亲何氏改变初衷另嫁他人。
7. 愍(min3):同“悯”,怜悯,哀怜。
8. 成立:长大成人。
9. 终:犹“既”,与上句“既”字构成近似“既……既”的句式,这样的句式现代多改为“既……又……”。
10. 门衰祚(zuo4)薄:家门衰微,福祚浅薄。
11. 儿息:儿子。二字为同义连用。息,儿子。
12. 期(ji1)功强(qiang3)近之亲:指五服之内的较为亲近的亲戚。期,指丧事时需要服丧九个月或五个月的亲属。强,勉强。
13. 应门:照应门户。童:童仆。
14. 茕茕(qiong2):孤单貌。孑(jie2)立:孤身独立。
15. 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吊,安慰。
16. 夙婴疾病:多年患病。婴,缠绕。
17. 蓐:通“褥”。
18. 废离:废养而离弃。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19. 逮:及,到了。奉:敬辞。圣朝:对晋朝的敬称。
20. 清化: 清明的政治与教化。
21. 太守:郡的长官。逵:太守之名,其姓不详。
22. 察:察举,考察而荐举。孝廉:孝顺而廉洁,为当时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23. 刺史:州的长官。荣:刺史之名,其姓不详。
24. 举:荐举。秀才:秀异之才。为当时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25. 供养无主:谓供养祖母之事无人主持。
26. 拜:授官。郎中:官名,晋时为尚书诸曹之长。
27. 寻:不久。
28. 除:任命官职。洗(xian3)马:官名,为太子的属官,故代指太子。
29. 猥:鄙辱,为自谦之词。
30.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此代指太子。
31. 陨首:杀头,丧命。
32. 表:文体名,为臣下禀告君上的奏章。
33. 逋(bu1)慢:拖延怠慢。逋,迟缓,拖延。
34. 州司:州里的官员。
35. 日笃:一天天加重。
36. 告诉:向上申诉。
37. 狼狈:为联绵词,形容尴尬,窘迫,左右为难。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38. 伏惟:伏首自思,为古时下级对尊长的敬语。
39. 故老:多历旧事的老人。
40. 矜育:怜悯养育。
41. 伪朝:此指三国时刘备建立的蜀国。
42. 郎署:郎官的办公处。李密在蜀曾任郎官。
43. 宦达:官位显达,仁途亨通。
44. 矜:自夸。
45. 过:过分,此有自谦之意。拔擢:提拔。
46. 盘桓:迟疑不前。
47. 危浅:垂危短浅。
48. 区区:感情恳切之状。废远:废弃孝养,而远离祖母。
49. 乌鸟:乌鸦,古人视之为孝鸟。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50. 二州:指益州与梁州,二州原为蜀国地。牧伯:州郡长官和敬称,此指太守逵与剌史荣。
51. 矜愍:怜悯。愚诚:愚拙而至诚的心。
52. 死当结草:谓我在死后也将在冥冥之中像结草老人那样报答陛下之恩。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日 五月 10, 2015 8:06 pm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1.本文作者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为晋司徒王导从子,历任秘书郎、征西将军参军、江州剌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永和九年:为公元353年,永和为东晋穆帝和年号。
2.癸丑:干支纪年法的癸丑年。
3.会(kuai4)稽:郡国名,位于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历代辖境有盈缩,时司马昱为会稽王,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主掌郡国民政。山阴:县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时为会稽国的治所。兰亭:古亭名,在今绍兴市 西南的兰渚山上。
4.修禊(xi4)事:从事禊祭之事。古人称三月初三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为禊祭。
5.激湍:水流激急而萦回。
6.映:河流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烁貌。带:环绕。
7.引:取用。流觞曲水:顺波流放酒杯的环曲之水。修禊事时,人们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游放置注满酒的酒杯,任其晨风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便或赋诗,或饮酒,故而需要有“流觞曲水”。觞,盛满酒的杯。
8.次:近旁。
9.丝竹管弦:代指各种乐器。盛:此指乐曲之状美。
10.一觞一咏:谓或举杯饮酒,或赋诗咏怀。
11.惠风:和风。
12.品类:万物。
13.信:果真,确实。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於所遇,暂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於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14.相与:相处,相交往。
15.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短暂。
16.取诸怀抱:谓于自己的内心悟得真理。
17.晤言:晤谈,对谈。
18.因寄所托:因为寄情于托兴之物。
19.放浪形骸之外:放纵形迹于广阔天地。形骸,身体。之,于。
20.暂得於己:谓一已之意暂时得到满足。
21.所之既倦:谓对所追求的事物已感厌倦。
22.感慨系之矣:谓感慨之情便会紧接而来。系,接续。
23.况修短随化,终期於尽: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造化安装,最终都会归于一死。修,长。化,造化,指天。期,当,合。
24.死生亦大矣:此为《庄子·德充符》引孔子语,谓死与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事情。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25.若合一契:好像有同一契合,指对人生的哀乐、寿夭、生死感慨的共鸣。
26.喻:知晓,明白。
27.一死生:用相同的态度看待死与生。
28.齐彭殇:用同样的态度看待彭祖的长寿与殇子的短命。彭:指古代仙人彭祖,相传活到八百岁。殇:指未成年而死的人。
29.其致一也:谓众人的情感归趋是一致的。致:此指情感的归趋所向。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三 六月 03, 2015 2:50 pm

归去来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遗憾天亮的太慢。)

1.本文作者陶渊明,名潜,一说名渊明,字元亮,东晋灭亡后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的先世原是官宦之家,曾祖陶侃是东晋大司马。其后家道中落,父亲早逝,家境贫困。渊明早年有济世之志,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他个性孤高,不容于当时社会。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决心辞官归隐,终身不仕。归去来兮:归去之意。来兮,语气词。
2. 胡:为何。
3.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自己已经是心神被身形所役使,为什么还要惆怅而独自悲伤。奚:为何。
4. 谏:规劝,挽救。追:挽回,弥补。
5. 今:指此时的归隐。昨:指此前的出仕。
6. 摇摇:小舟在水流中摇摆行进。轻扬:轻快地漂荡前进。
7. 征夫:行旅之人。
8. 熹微:光线微弱。熹:通“熙”,光明。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9. 乃:始,刚刚。瞻:望见。衡宇: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此指作者家乡的故居。
10. 载:语助词。
11. 三径就荒:谓屋前的小路已经长满了荒草。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12. 樽:盛酒器。
13. 引:取。觞:酒杯。酌:斟酒。
14. 觞(mian3):闲视。庭轲:庭院中的树木。怡颜:谓喜形于色。
15. 寄傲: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16. 审:知晓,明白。容膝:仅能容纳双膝的狭窄住房。易安:容易使人心绪安定。
17. 日:每日。涉:入。成趣:谓成为快事。
18. 策:拄着。扶老:手杖。流憩:漫步行游或稍事休息。
19. 时:时尔。矫首:抬头。遐观:远望。
20. 出岫:谓云彩从山间飘出。岫,峰峦。
21. 景:日影。翳翳:晦暗不明貌。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於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回去吧!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布蓬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

22. 相遗:相违背。谓世俗与我的志向不同。
23.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出游追求什么呢?驾,驾车;言,语助词。
24. 事:农事。畴:田地。
25. 或:有时。巾车:有帷幕的车子。
26. 棹:船桨,此用为动词,指划船。
27.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既循着夹在山中幽深的河流而行,又经过崎岖不平的山丘。窈窕:幽暗貌。壑:山谷。
28. 始:副词,正在。
29. 行休:将要结束。

已乎矣!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30. 已乎矣:犹言“算了吧”。
31. 寓形宇内:寄身天地之中。复几时:还有多少时光。
32. 曷:同“何”。委心任去留:随着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
33. 胡为:为什么。遑遑:慌慌张张,心神不定。何之:何往。
34. 帝乡:仙境。期:企求。
35. 怀良辰:盼望有个好日子。
36. 植杖:把手杖插立一旁。耘耔(zi3):泛指田间耕作。耘,除草;籽,培土。
37. 皋:水边高地。舒啸:放声长啸。
38. 聊:姑且。乘化:顺应大自然的发展变化。归尽:走向生命的尽头,指死亡。
39. 乐夫天命:安乐于上天赐予的命运。复奚疑:还有什么可疑虑的。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日 六月 21, 2015 7:40 pm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1. 太原:一作“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公元376-396年)。
2. 武陵:郡名,东晋时治所在临沅(今湖南省常德市)。
3. 缘:沿着。
4. 落英:初开的花朵。英,花。
5. 穷:尽。此谓渔人想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6. 林尽水源:即桃花林终尽于溪水的源头。“水源”之前省略了“于”字。
7. 得:犹“见”。
8. 俨然:整齐貌。
9. 属:类。
10. 阡陌:田间小路,其中南北叫“阡”,东西叫“陌:。交通:互相通达。
11. 悉:完全。外人:指桃花源之外的人。
12. 黄发:指老人。人老体衰,头发由黑变白,又由白变黄,故称。垂髫:指儿童。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
13. 具:尽,完全。
14. 要(yao1):邀请。
15. 咸:都。问讯:探听消息。
16. 妻子:妻与子女。邑人:同乡之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7. 叹惋:惊讶,叹息。
18. 延:邀请。
19. 不足:不必,不值得。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 扶:沿着。向路:先前来时的水路。
21. 志:作标记。
22. 诣:拜见。太守:郡的长官。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3. 南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刘子骥:东晋隐士,性乐游山水。
24. 亲往:一作“规往”。
25. 未果:未能如愿。
26. 寻:不久。
27. 问津:本义为询问渡口在何处,引申为问路、寻访。津,渡口。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六 六月 27, 2015 1:19 pm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1.何许人:何处人。
2.不求甚解:谓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工夫。
3.会意:即独有会心之处。
4.造:到、去。辄:总是。
5.期:希望。
6.曾[zēng]不吝情去留:曾:则。吝情,舍不得。去留,偏义复词,重在:去“字。
7.环堵:房屋的四壁。萧然:空寂貌,此谓居室内空无摆设。
8.短褐:粗布短衣。穿结:形容衣服已很破旧。穿:破损。结,打结、缝补。
9.箪瓢屡空:谓饮食不继,生活贫困。箪,用芦苇或竹子编成的盛放食物的器具。
10.晏如:安然自在貌。
11.以此自终:谓用这样的生活方式度过自己的终生。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於贫贱,不汲汲於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12.赞:传记作品中作者对被传者的评论。
13.黔娄:战国时鲁国人(一说齐国人),鲁齐二国君主相继聘其为相,均不就。甚贫,死时衾不蔽体。著书四卷,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
14.戚戚:忧伤悲戚貌。
15.汲汲:急切求取貌。
1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大概就是为先生这类人而说的吧!其,殆,大概。言,为……而言。兹,此。若人之俦,像(先生)这类的人。俦,类。
17.衔觞:口衔酒杯,此指饮酒。觞,酒杯。
18.无怀氏、葛天氏:为传说中的二位上帝王名。相传无怀氏之民“甘其食,乐其俗”、老死不相往来”;葛天氏之民“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二者都以古朴淳厚、安适自得著称。本句是用反问的句式,称赞五柳先生如同无怀氏、葛天氏时代的人。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 页 3 Empty 回复: 古文观止 作者:吴乘权、吴调侯(清)

帖子 由 mylingo 周三 七月 22, 2015 8:33 pm

北山移文

南朝·孔稚珪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钟山的英魂,草堂的神灵,如烟云似地奔驰于驿路上,把这篇移文镌刻在山崖。)

1.本文作者孔稚珪(公元447年-501年),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朝宋时入仕,至齐累迁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在职多有奏进之言。晚年不乐世务,爱山水,与江淹对掌辞笔,诗文享誉当时。北山:即首句之“钟山”,今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东北。移文:旧时文体之一,用于同级官员之间的公文往来。英:精灵,此指钟山(北山)的山神。此前,周颙(字彦伦)曾隐居北山,后应诏书任海盐县令,任满入京,欲行经北山。孔稚珪写下此文,借用北山神灵口吻讥讽周颙。
2.草堂:北山南侧的草堂寺,为周颙在北山的隐居之处。灵:神灵。
3.驰烟驿路:犹谓腾云驾雾驰行在驿路。驿路:古代供驿站人员传递公文的大路。
4.勒:雕刻。山庭:犹山前。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於洛浦,值薪歌於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反复,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有些隐士,自以为有耿介超俗的标格,萧洒出尘的理想;品德纯洁,象白雪一样;人格高尚,与青云比并。我只是知道有这样的人。至于亭亭玉立超然物外,洁身自好志趣高洁,视千金如芥草,不屑一顾,视万乘如敝屣,挥手抛弃,在洛水之滨仙听人吹笙作凤鸣,在延濑遇到高人隐士采薪行歌,这种人固然也是有的。但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不能始终如一,就象青黄反覆,如墨翟之悲素丝,如杨朱之泣歧路。刚到山中来隐居,忽然又染上凡心,开始非常贞介,后来又变而为肮脏,多么荒谬啊!唉,尚子平、仲长统都已成为过去,高人隐居的山林显得非常寂寞,千秋万年,还有谁来欣赏!)

5.耿介:耿直有节操。拔俗:脱俗,超乎尘俗。标:仪表。
6.潇洒出尘:洒脱不拘、超逸绝俗。出尘:犹“拔俗”。想:情怀。
7.度(duo2):比照,衡量。方:并。
8.干:犯,凌驾。
9.吾方知之矣:谓以上这些清高之士正是我所了解的人。方:正。
10.亭亭:卓然独立貌。物表:物外,指尘世之外。
11.皎皎:洁白明亮貌。
12.芥千金:视千金如草芥。芥:小草,此用为动词。不盼:不屑一顾。
13.屣(xi3)万乘(sheng4):视君王如草鞋。屣,草鞋,此用为动词。万乘:万辆兵车,此指具有万乘之尊的君王。其:而。如脱:犹谓如同脱弃草鞋一样。
14.凤吹:谓吹笙如凤鸣。相传周宣王(一说为周灵王)太子晋不贪恋权贵之位,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后成仙而去。洛浦:洛水之滨。
15.值:逢遇。薪歌:打柴人所唱之歌。延濑:犹谓长河。延,长;濑,流淌于沙石之上和河水。
16.固:本来。
17.岂期:哪里想到。终始参差:谓(有的人言行)从开头到结局很多不一致。
18.苍黄反复:谓(有的人言行)在青岛和黄色之间变化不定。其用义与“终始参差”相近。
19.泪:为……流泪。翟(di2)子之悲:翟子指战国时鲁国人墨翟,创立主张兼爱尚同的墨家学说
20.恸:为……痛哭。朱公之哭:朱公指战国著名思想家杨朱,其说与墨子兼爱相反,主张人人各自为我而天下治。
21.乍:刚刚。回迹:避迹山林,谓隐居。心染:心性被世俗所熏染。
22.贞:贞洁、清白。黩:污秽。
23.尚生:指东汉时隐士尚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人。不耽仕途,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24.仲氏:指东汉时的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人。性倜傥,敢直言,不拘小节,每论说古今及时俗之事,常发愤叹息,著有《昌言》三十四篇,十万余字。
25.山阿:山的隐曲之处,此亦暗指居于山阿的隐士。寂寥:空寂无人。

世有周子,俊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窃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於江皋,乃缨请於好爵。
(当今之世有一位姓周的人,是一个不同流俗的俊才,他既能为文,学问也渊博,既通玄学,亦长于史学。可是他偏学颜阖的遁世,效南郭的隐居,混在草堂里滥竽充数,住在北山中冒充隐士。哄诱我们山中的松桂,欺骗我们的云崖,虽然在长江边假装隐居,心里却牵挂着高官厚禄。)

26.周子:指南齐时的周颙,字彦伦,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宋齐二朝为官,善于玄谈,深明佛理,精通声律。清心寡欲,不食荤腥,在当时 颇有声望。
27.俊俗之士:才智出众的人。
28.玄:指精通玄学。玄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其学说以《老子》、《庄子》、《周易》为其理论基础。
29.学遁东鲁:即“学东鲁之遁”。东鲁,指春秋时隐士颜阖。遁,逃匿。据《庄子·让王》,鲁君命人持币聘颜阖,颜阖不受而逃遁。
30.习隐南郭:即“习南郭之隐”。南郭:指《《庄子·让王》所云隐士南郭子綦。其修心养性的神态为“隐几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偶”。
31.窃吹草堂:谓周子像南郭先生滥竽充数那样跻身草堂寺。
32.滥巾北岳:谓周子滥用隐者头巾于北山。北岳,北山。
33.假容:假扮成隐士容貌。江皋:江边高地,为隐者居处。
34.缨请:系情,钟情。好爵:高官。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於释部,核玄玄於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当他初来的时候,似乎把巢父、许由都不放在眼下;百家的学说,王侯的尊荣,他都瞧不起。风度之高胜于太阳,志气之凛盛如秋霜。一忽儿慨叹当今没有幽居的隐士,一忽儿又怪王孙远游不归。他能谈佛家的“四大皆空”,也能谈道家的“玄之又玄”,自以为上古的务光、涓子之辈,都不如他。)

35.排:推开,排斥。巢父:相传为尧时的著名隐士。
36.拉:摧折、折辱。许由:相传为尧时的著名隐士。
37.百氏:指诸子百家。
38.风情:风度情致。张(zhang4)日:遮蔽天日。
39.霜气:凌厉如霜的气概。横秋:犹谓胜过寒秋。
40.幽人:隐士。长往:谓隐遁不返。
41.王孙:泛指古代的贵族子弟。不游:不来与己交往。这里有怨个孙贪恋富贵之意。
42.空空:佛家语,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皆空而又不拘执于空名与空见。释部:佛经。
43.核:考察。玄玄:玄之又玄,为道家经典《老子》语。道流:道家流派。
44.务光:相传为夏代人。汤得天下,欲让务光,务光负石沉水而自溺。
45.涓子:相传为齐国的隐士。俦(chou2):匹类,同列。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等到皇帝派了使者鸣锣开道、前呼后拥,捧了征召的诏书,来到山中,这时他立刻手舞足蹈、魂飞魄散,改变志向,暗暗心动。在宴请使者的筵席上,扬眉挥袖,得意洋洋。他将隐居时所穿的用芰荷做成的衣服撕破烧掉,立即露出了一副庸俗的脸色。山中的风云悲凄含愤,岩石和泉水幽咽而怨怒,看看树林和山峦若有所失,回顾百草和树木就象死了亲人那样悲伤。)

46.鸣驺(zou1):古代随从显贵出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入谷:来到山中。
47.鹤书:古时招贤纳士的诏书。陇:通“垄”,高丘。
48.尔乃:于是。眉轩:犹谓眉飞色舞。轩,高扬,飞举。席次:席上,席间。
49.袂(mei4):衣袖。耸:高举。筵上:坐席之上。
50.芰(ji4)制:指菱叶制成的衣裳。荷衣:荷叶制成的衣裳。二者喻隐者的清雅服装。
51.抗:举。尘容:俗士容貌。走:归趋,此有恢复之意。
52.其:而。

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於海甸,驰妙誉於浙右。道帙长摈,法筵久埋。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於结课,每纷纶於折狱。笼张赵於往图,架卓鲁於前录。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使其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涧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於还飚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后来他佩着铜印墨绶,成了一郡之中各县令中的雄长,声势之大冠于各县令之首,威风遍及海滨,美名传到浙东。道家的书籍久已扔掉,讲佛法的坐席也早已抛弃。鞭打罪犯的喧嚣之声干扰了他的思虑,文书诉讼之类急迫的公务装满了胸怀。弹琴唱歌既已断绝,饮酒赋诗也无法继续,常常被综覈赋税之类的事牵缠,每每为判断案件而繁忙,只想使官声政绩笼盖史书记载中的张敞和赵广汉,凌架于卓茂和鲁恭之上,希望能成为三辅令尹或九州刺史。他使我们山中的朝霞孤零零地映照在天空,明月孤独地升起在山巅,青松落下绿荫,白云有谁和它作伴?磵户崩落,没有人归来,石径荒凉,白白地久立等待。以至于迥风吹入帷幕,云雾从屋柱之间泻出,蕙帐空虚,夜间的飞鹤感到怨恨,山人离去,清晨的山猿也感到吃惊。昔日曾听说有人脱去官服逃到海滨隐居,今天却见到有人解下了隐士的佩兰而为尘世的绳缨所束缚。)

53.纽:佩带。金章:铜制官印。
54.绾:系结。墨绶:黑色绶带。古时县官墨绶铜印。
55.跨:据有,占有。属城之雄:谓一郡中诸多属县之首。
56.百里:方圆直里之地,为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所为县的代称。
57.张:张扬。英风:美好的声望。海甸:海淀。
58.浙右:浙江北侧地区。
59.道帙(zhi1):道家典籍。帙,书套。长摈:长期摈弃。
60.法筵:佛家说法的讲席。埋:掩盖,蔽藏。
61.敲扑:拷打犯人。
62.牒诉:公文与讼状。倥偬(kong3 zong3):纷繁迫促。
63.绸缪:此谓倾心、致力。结课:犹谓年终考核。
64.折狱:判理案件。
65.笼:笼盖。张赵:张敞、赵广汉。两人都做过京兆尹,是西汉的能吏。往图:过去的记载
66.卓茂、鲁恭。两人都是东汉的循吏。箓簿籍。
67.希踪:追慕踪迹。三辅豪:汉代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有名的能吏。
68.牧:地方长官,如刺史、太守之类。
69.摧绝:崩落。
70.延伫(zhù):长久站立有所等待。
71.还飙(biāo):回风。
72.写:同“泻”,吐。
73.投簪:抛弃冠簪。簪,古时连结官帽和头发的用具。逸:隐遁。
74.兰:用兰做的佩饰,隐士所佩。缚尘缨:束缚于尘网。

於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于是南岳嘲讽,北陇耻笑,深谷争相讥讽,群峰讥笑,慨叹我们被那位游子所欺骗,伤心的是连慰问的人都没有。
因此,我们的山林感到非常羞耻,山涧感到非常惭愧,秋桂不飘香风,春萝也不笼月色。西山传出隐逸者的清议,东皋传出有德者的议论。)

75.攒(cuán)峰:密聚在一起的山峰。竦:同“耸”,跳动。
76.献嘲、腾笑、争讥、竦诮:都是嘲笑、讥讽的意思。
77.遣:一作“遗”,排除。
79.骋、驰:都是传播之意。
80.逸议:隐逸高士的清议。
81.素谒:高尚有德者的言论。

今又促装下邑,浪枻上京。虽情投於魏阙,或假步於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於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於谷口,杜妄辔於郊端。於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听说此人目前正在山阴整理行装,乘着船往京城来,虽然他心中想的是朝廷,但或许会到山里来借住。如果是这样,岂可让我们山里的芳草蒙厚颜之名,薜荔遭受羞耻,碧岭再次受侮辱,丹崖重新蒙污浊,让他尘世间的游踪污浊山中的兰蕙之路,使那许由曾经洗耳的清池变为浑浊。应当锁上北山的窗户,掩上云门,收敛起轻雾,藏匿好泉流。到山口去拦截他的车,到郊外去堵住他乱闯的马。于是山中的树丛和重叠的草芒勃然大怒,或者用飞落的枝柯打折他的车轮,或者低垂枝叶以遮蔽他的路径。请你这位俗客回去吧,我们为山神谢绝你这位逃客的再次到来。)

82.促装:束装。下邑:指原来做官的县邑(山阴县)。
83.浪栧(yì):鼓棹,驾舟。
84.魏阙:高大门楼。这里指朝廷。
85.假步:借住。山扃(jiōng):山门。指北山。
86.重滓(zǐ):再次蒙受污辱。
87.躅(zhú):足迹。
88.污:污。渌池:清池
89.岫幌(xiù huǎng):犹言山穴的窗户。岫,山穴。幌,帷幕。
90.杜:堵塞。妄辔:肆意乱闯的车马。
91.颖:草芒。
92.飞柯:飞落枝柯。
93.乍:骤然。扫迹:遮蔽路径。
94.君:北山神灵。逋客:逃亡者。指周颙。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3页/共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步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