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 学 论 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10.11 点评《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

向下

10.11 点评《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 Empty 10.11 点评《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

帖子 由 mylingo 周一 十月 13, 2014 10:08 am

1. children should spend the majority of their waking hours confined to a classroom enjoys scant historical precedent.
原译文:应该在醒着的大部分时间局限在课堂享受足够的历史先例。
审校后:孩子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被禁闭在课堂里,陶醉在贫乏的历史旧闻中。

2. The irony of my dropping out can hardly be overstated.
原译文:我辍学的嘲讽几乎算不上夸大其词。
审校后:关于我辍学的嘲讽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

3. one of whom was now flipping the proverbial bird to the very hand that fed.
原译文:现在他们的一个孩子正对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嗤之以鼻。
审校后:而现在他们的一个孩子却反其道而行之。

4. even as he learned the rot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navigate the modern world.
原译文:即便他学到的机械的知识都是引导其进入现今世界的必由之路。
审校后:尽管当时他学过不少死记硬背的知识,足以引导他进入现代世界。

5. I’m not sure how else to put it except to say that never before had I known kids who so fully embodied childhood.
原译文:除此之外,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描述,在我知道竟然有孩子可以如此透彻的阐释童年之前。
审校后:除此之外,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只能说在此之前,我从来不晓得竟有如此丰富充实的童年。

6. We do not have an alarm clock, but early rising is our habit, ingrained over the decade and a half we’ve run our small farm. We tend to chores as a family:
原译文:我们没有闹钟,但早起已成为我们的习惯,从我们开始经营小农场至今的15年都一直这样。我们像家人一样分担着家务:
审校后:我们没有闹钟,但早起已成为习惯,从开始经营小农场至今十五年一直如此。一家人分担着杂务:

7. There is no standardized test that will tell me if it has been achieved, and there is no specific curriculum that will lead to its realization.
原译文:标准测试无法告知我它是否已成功,也无一具体课程能实现这些。
审校后:没有一种标准化测试能证明我的方法是否成功,也没有一种具体课程能将这些希望变为现实。

============
译者感言

在家受教育是奢侈的事,不但要求家长更有耐心和责任心,还要全社会建立与之配套的教育机制。在发展中国家,这些暂时都是梦想。于是,出生在发达国家的优势又多了一条——自主选择教育方式,现在美国有180万儿童正在享受这种优势。如果非学校教育还太遥远,或许我们可以先盼望弹性工作制早日成为现实。 —— by 斯眉

不经意间,我们发现,孩子们似乎少了些童年应有的乐趣。沉重的书包,做不完的作业,短暂的课间休息,还有没完没了的学习班。小家伙们就像一个个小陀螺,不停“旋转”着。老师和家长们也不停地“鞭策”着”。
记得小时候,我们在田间玩耍。抓蝴蝶、捕蜻蜓。蓝天白云,尽情嬉闹。仿佛每一天都玩不够似的。
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教育是怎么了。难道小孩子们的头脑只是灌输“知识”的容器吗?应试教育产生了那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难道这样的人才能堪当中华崛起的重任吗?
通过此次翻译,我觉得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们应放开自己的思路,多去想一想解决现有教育存在的问题,将天真的笑容还给孩子们?只需多做一点点,教育现状会慢慢地得到改变。—— by 山峦

寒窗苦读十几年,我们真正能从学校获得什么呢?知识抑或是技能?在学校中,我们着实能够获得应付俗世的某些知识,使得我们就能在偌大的世界中安然的做一个凡者。但是对于学习中的自由和快乐呢?也许不尽然吧。 于个人看来,无论去学校上学与否,最重要的是 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认可,并从中获得快乐,那么,其他的一切只是通往这条道路的途径而已。—— by 曾徒徒

这是我的第一篇译者感言了。加入这个群协作是从暑假开始的。我很庆幸自己能进这个群,和众多小伙伴们一起完成一篇篇文章的翻译工作。就我本身而言,我是很喜欢翻译的,这也是我加入这个群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同时我的翻译水平是极其的有限的,先前也没有什么翻译经验,没有尝试过翻译这样的文学性的工作,所以很想试试。就我这近两个月在这个群里的一些协作,我慢慢发现翻译这样的活儿真真不是很简单的。他的要求是方方面面的。他会涉及到很多话题,经济类的,就如《the use of adversity》,当然这个也有点励志的意味。而在翻译的时候发现很多关于经济商业类的术语,就比如“IPO”,我是学机械的,说实话对这个以前都不知道,查了之后才知道是“首次公开募股”,这若是裸译,恐怕我是要栽跟头的。比起增长见识和学识,更重要的当然是接触到很多新鲜的思想,这点是很重要的,我们说“ideas matter”是必然而肯定的。是“逆境造就人才”还是“顺境成就人才呢”,卡耐基会毫不含糊地说当然是前者,因他本身就是这样一个见证,而文章主人公温伯格也是如此。但其实在如今这个社会顺境,或者说好的家庭环境难道就不重要吗?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给出的答案恐怕不会是前者,而更多的或是说更大可能性的会选择后者,原因很简单,好的家庭环境能给人更多的机会,能接触到更多更好的资源和教育,当然给人的成长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所以文章中才会说如何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才是成功之道。当然我并不是想就这个发表什么高谈阔论,其实不管哪种观点都有其局限性和理性的成分。不能说谁就一定对或是错。其实不管哪种都是有效利用资源和人力,我觉得这在哪都应是试用的这是翻译完这篇文章后的一些小小的感想。当然同时我还接触了一些社会敏感性话题,就比如说《the man who immune to AIDS》,当时我是比较同情或是理解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的。但我并不是赞同也不是反对。
就翻译本身而言,这几次的协作下来我感觉自己的翻译水平有所提升,基本掌握了一些翻译技巧,但要说达到好的水平还远远不够的。需要很有多很大的阅读面和知识积累,同时也需要的大量的练习,而咱们这群我想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持之以恒,不仅提升自己,更多的是发扬光大咱们这群,是指有更大的影响力,提升我们的整体水平。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Red and Black

孩子的幼小心灵异常脆弱,他们害怕失败,惧怕受罚,担心丢脸。 学校里机械的学习过程和没完没了的考试都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不已,好奇心和自尊心被扼杀殆尽。学习没有乐趣,充满痛苦和折磨。接受非学校教育的孩子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学习;他们更能了解自己,学习积极性也更高,既能锻炼专研精神,又能激发生活热情。对于家长而言,非学校教育方式比较容易实施,因为省去了升学考试、课程计划等诸多麻烦。—— by 小文











mylingo

帖子数 : 353
注册日期 : 13-08-06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